我們正在展望一個廣泛利用清潔能源的新時代。作為這個時代的標志性場景之一,人們希望看到滿街跑著的都是類似特斯拉電動車這樣的新型轎車,它不再需要汽油,而是用蓄滿了電的鋰電池驅動。到那時候,遍布道路兩旁的加油站也將會被充電站所取代。最新的消息是,上海市已經宣布對特斯拉電動車實行免牌照上牌政策,并支持他們更快地在中國建設超級充電站。
然而,當你意識到電動車使用的電池和你手機里裝著的電池并無本質區別,令人歡欣鼓舞的光明遠景可能就要蓋上一朵烏云了。手機黨經常苦惱的就是電池的續航能力。許多人的手機早上充滿,下午見底,一天必須充一次。筆記本電腦同樣有這個問題,幾個小時就可能電量告罄。電動車沒開多遠就“趴窩”,需要頻繁充電,這是它的實用性備受質疑的焦點。特斯拉唯一投放市場的ModelS型電動車,最高配置的車型宣稱一次充滿電后可以行駛480公里,已經是很了不起的成績了。
為什么電池“不耐用”?在一定的空間里,物質所能儲存能量的大小被稱作“能量密度”。從能量密度的排位來看,電池幾乎墊底。以每千克產生的能量作為指標,我們日常使用的汽油能達到50兆焦耳,而鋰電池的平均水平還不到1兆焦耳。其他類型的電池同樣在極低的水準徘徊。顯然,我們不可能把電池的體積做得無限大;為了提升電池的容量,只能著眼于提高電池的能量密度,但是困難重重。這項技術到底難在哪里?
客觀地看,鋰電池體積小、分量輕、壽命長、成本低,又安全、又環保,較短的充電時間就能換來較長的使用時間……已經是人類目前找到的極為優質的電池。但是,科學家總是精益求精。劉潤說,改良的關鍵,是尋找更優質的正極和負極材料,來提升電池的能量密度。
負極材料可能的替代品有鋰硅合金等,其能量密度比石墨高近十倍。找到更穩定的正極材料則顯得更加重要。現在人們主要用的是鈷酸鋰,這種材料很昂貴,而穩定性和能量密度則不盡如人意。科學家正在研究是否有可能用鐵基或錳基的氧化物來代替它。
在可預見的未來,我們有可能獲得更大容量的電池嗎?科學家還是圍繞鋰來下功夫。因為鋰參與反應的電子比例高,金屬鋰自身的能量密度大。鋰硫電池和鋰空氣電池都存在理論上的可能性,它們是電池,卻可以提供像汽油燃料一樣豐沛的能量。不過,實際的開發推廣仍然面對諸多挑戰。
看來,對電動車感興趣的你,還是需要暫時接受跑上一陣子就要充電的現實。紐約的科學家最近有一項新發明,把太陽能充電板做成窨井蓋的模樣,讓電動車隨時可以停在路面上充電。對于特斯拉來說,這可是個好消息。
更多資訊請關注電源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