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13年之后,隨著自動化產業熱潮不斷升溫,PLC市場被相關市場研究機構看好。我國工業發展及自動化應用水平與工業發達國家相比有幾十年的滯后,按目前的經濟形勢分析,我國將迎來一個PLC市場高速增長的時期。在未來五年內,中國PLC市場的綜合年增長率預計將達到14.1%。
目前,PLC的發展推動力主要依靠由中國、巴西、印度及亞太等新興工業市場需求推動,預計這兩大市場的增長率將持續高于平均水平。除了日本,中、韓、臺三地也已成為全球機械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預期一樣,這些市場正向著高端自動化方向不斷轉型,2014年發展更加精密復雜的機械產業以適應出口需求。
隨著工業智能化發展,PLC系統正不斷地完善其安全性能和網絡安全,但在將來仍需集成能源管理、數據分析及其他功能的一體化系統而不斷努力。
人力成本上漲催生PLC市場
富士康調薪,東南沿海大規模的民工荒現象,一系列停工事件出現……種種現象顯示,勞動力成本上升是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趨勢,企業轉型升級,刻不容緩。
目前,我國工業制造業正在進行自動化生產轉型,對各類自動化生產設備的需求不斷上漲。2012年中國PLC市場規模及增長變化趨勢增速下滑原因分析受OEM行業低迷影響,小型PLC下滑非常明顯,大型廠商甚至出現30%以上的下滑。今年PLC的銷售量雖與去年持平,但是由于價格的下跌致使銷售額明顯下降,PLC的單品價格現在只有去年的1/4-1/3。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初步估計目前在我國本土銷售的PLC總量為30~40億元人民幣(不含隨進口主設備配套的PLC),年增長率為15~20%。
進入2013年之后,隨著自動化產業熱潮不斷升溫,PLC市場被相關市場研究機構看好。隨著“十二五”提升裝備自動化的提出,業內預計PLC市場將處于持續增長狀態,到2013年預計市場規模將達到90億元。
在未來五年內,中國PLC市場的綜合年增長率預計將達到14.1%。PLC中國市場預期以12.4%的年復合增長率(CAGR)增長,市場份額2006年接近7.5億美元;2011年達到13億美元;根據相關權威機構預計,2015年這一市場將超過16億美元。
與此同時,PLC人才緊缺,眾多企業迫切需要懂PLC應用的人才。數據顯示,全國僅有17萬PLC從業人員,這顯然與企業需求相差甚遠。從招聘市場來看,“電氣工程師”是需求量最大的一個崗位,即便是剛入行只要能進行PLC編程,就能輕松找到工作;如果有一兩年工作經驗,并且有實際項目經驗,找一個高薪工作也就變得很容易。因此,很多應屆生為了找工作而去培訓,已經在工廠上班的,比如電工,為了適應趨勢以及獲得更好的職業發展,也會選擇培訓。
國產PLC控制器的優劣勢分析
如今,中國PLC市場占有情況大致為小型PLC市場以歐系及日系為主,中型PLC則是西門子一枝獨秀,大型PLC則西門子、羅克韋爾、施耐德三家產品為主。大家可以看到,PLC產品的主流還是外資品牌為主,國內雖然已有和利時、臺達公司等推出各自PLC系列產品,但是競爭情況而言,暫還居于劣勢,不利于產品市場的開拓。
我國PLC技術在中小型產品方面已取得較不不錯的成績,但是在高端產品領域則面臨嚴重的不足,這也是我國裝備制造業的通病。國內PLC廠商能夠確切了解中國用戶的需求,并適時地根據中國用戶的要求開發、生產適銷對路的PLC產品。例如,和利時公司具有12年的控制類產品生產、銷售及工程實施經驗,積累了大量客戶資源,了解國內不同行業、不同地區、不同所有制用戶的真正需求,因此在產品設計時可以充分考慮中國用戶的需求和使用習慣,產品的針對性和易用性更強。
由于是完全本地化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技術支持,國內PLC廠商可以根據用戶的特殊需求定制個性化產品。在實際工作中,有些用戶希望在一個PLC模塊上同時具有開關量輸入、開關量輸出、模擬量輸入和模擬量輸出等功能,同時輸出既要有繼電器的,還要有晶體管的。這種一般通用PLC不能提供的特殊需求,國內PLC廠商可以快速為用戶專門定制。跨國公司的中國用戶和中國雇員很難迅速將這種特殊需求直接反饋到國外的生產廠家,難以促成產品的改進。
發展現狀:國內PLC企業大盤點
由于市場競爭激烈,PLC廠商必須擴大產品線,以維持競爭優勢,過去外商多以大型PLC為主,由于企業規模大產品線也完整,再加上大型自動化架構都必須以專案方式進行,除了產品品質外,對設備廠商的規模也有一定要求,因此臺灣廠商難以跨入此一領域,近年來外商進一步將產品線延伸至中小型機臺,對臺廠造成部份影響,不過在仍保有價格優勢的情況下,臺廠在此的地位仍未被動搖,至于未來發展,仍有待觀察,以下盤點下目前國內的PLC企業和發展現狀。
無錫信捷是國產廠商中銷售額最高的,也是進入國產PLC廠商中進入市場比較早的廠商,產品和品牌得到比較多的用戶的滿意,信捷在成功開發了FC系列小型PLC和OP系列顯示器之后,又陸續推廣了功能更為強大、XC系列PLC、TP系列工業觸摸屏、集PLC和TP功能于一體的XP系列一體機等新產品,品牌得到了客戶的認識,市場占有率穩步提高。
深圳奧越信是國產廠商中銷售增長率最高的,在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中僅存的主營國產PLC廠家,原因在于當時領導者專注于研發,保證產品性能的穩定,抓住了老客戶,其模塊產品兼容西門子軟件,應用程度更為廣泛。憑借產品性能穩定和模塊種類齊全,加之奧越信在2013年開始大力提升品牌認知度,并全國范圍內尋找合格代理商,以其目前的銷量增長率,在2014年底有望位居國產第一。
北京和利時集團始創于1993年,是一家從事自主設計、制造與應用自動化控制系統平臺和行業解決方案的高科技企業集團。PLC項目主要是中大型的,用在自己承接的工程中。主要還是靠國家補貼資金進行研發。
淅大中控集團始創于1993年,是中國領先的自動化與信息化技術、產品與解決方案供應商,業務涉及流程工業綜合自動化、公用工程信息化、裝備工業自動化等領域。PLC是其中一個項目。浙大中自控制股份有限公司主營DCS控制系統(分散控制系統DistributedControlSystem的簡稱),無紙記錄儀,流量積算儀,MBUS集中器,MBUS集抄器,MBUS中繼器,MBUS抄表系統,戶用熱量表抄表。PLC同樣是其中一個項目。
合信自動化是政府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和雙軟企業,位于深圳市政府高科技孵化園區南山軟件園。公司產品包括有PLC、HMI、專用控制系統、遠程I/O和現場網絡產品等。
臺達以交換式電源供應器與風扇產品起家,臺達(中國)的發展,起源于南方的珠三角地區,最早可追溯到1992年在廣東省東莞市石碣鎮設立仲權電子廠,后期以一個項目的方式進軍PLC行業。
蘭州全志電子有限公司于1994年成立,公司的主導產品為RD100,RD200系列微型、小型可編程序控制器。
科威成立于黃石市產品專注于稱重PLC,由華中科大畢業生創建。
科賽恩公司在廣州,主營PLC周邊產品,如交流伺服系統和大屏幕液晶操作面板。
盟立為臺灣企業,盟立自動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于1997年創立于上海外高橋保稅區。目前在上海浦東有自己的廠房。產品主要有自動化物流、工業機器人、PLC、交流伺服驅動器、伺服電機,注塑機、切紙機、中央空調等行業控制器。
士林電機集團成立于1955年,總部設在臺灣臺北市。品牌為士林。核心業務涵蓋電力輸配電、車輛電裝、低壓電器、工控、系統工程等領域,士林后期進入PLC行業,產品與日本三菱PLC通用。
永宏PLC是臺灣品牌,進入大陸市場比較早,在大陸市場售額比較高,2000年成立廈門永宏亞得機電科技有限公司,為永宏在大陸的技術服務中心,負責永宏PLC在大陸市場推廣、銷售和技術服務,永宏PLC主要包括MA、MC和MN機型,主要應用紡織、印刷、枕式包裝、橡膠、造紙、煙草、冶金等行業。
上海智國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在上海的嘉定區,從事工業自動化控制系統,PLC現場總線控制系統。
臺安科技(無錫)有限公司是由臺灣知名跨國企業-東元集團旗下安臺國際投資,新加坡私人公司于2000年在中國大陸成立的外商獨資企業。
正航公司設立在上海,目前公司主要產品包括有PLC、HMI、伺服、專用控制系統、遠程I/O和現場總線產品
海為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在廈門,PLC包括E系列和S系列。海為PLC2006年進入市場,時間比較晚,價格比較低,售后服務比較好,如網站建設內容比較多,問題能夠得到及時解答,在技術上,海為PLC在通訊指令、PID等方面都有優勢,但是在高速處理方面顯得稍微差一些
豐煒1995年設立于臺北縣淡水鎮,豐煒PLC的用途是自動化控制,節能等環保領域,仿三菱,它的指令與三菱相似。10年之后即2005年,豐彰國際貿易(上海)有限公司設立,向大陸地區提供豐煒PLC銷售和技術支援等服務,同時也向海外市場拓展。
億維自動化技術有限公司位于深圳市高新技術工業園,是工業自動化領域的產品與服務提供商。公司推出了UniMAT系列PLC產品。
深圳市偉創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專注于從事PLC專機工業機器人
南大傲拓科技江蘇有限公司2008年10月成立并進駐南京大學—鼓樓高校國家大學科技園園區,致力于自主研發生產性能可靠、品質精良、技術先進的前沿工控產品。產品覆蓋可編程控制器、人機界面、變頻器、伺服系統、組態軟件等。有些技術人員是從下馬的浙大中自項目中跑過來的,主要做大中型PLC,但能用大中型PLC的項目。
PLC控制系統未來發展趨勢
PLC在中國市場仍然具有一定的市場空間,隨著中小企業因“用工荒”或人力成本提高而進行工廠自動化升級,將極大地拉動對PLC的需求。有終端用戶表示,PLC在工業自動化控制領域是一種很可靠、很實用,效率很高、耐用,物美價廉的工具。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傳感器的不斷智能化,PLC在今后三網合一的工業自動化控制領域將起到很有效的作用。
PLC的未來發展不僅取決與產品本身的發展,還取決于PLC與其它控制系統和工廠管理設備的集成情況。PLC通過網絡,被集成到計算機集成制造(CIM)系統中,把他們的功能和資源與數控技術、機器人技術、CAD/CAM技術、個人計算機系統、管理信息系統以及分層軟件系統結合起來,在工廠的未來發展中,將占據重要的地位。
新的PLC的技術進展包括,更好的操作員界面,圖形用戶界面(GUI),人機界面,也包括與設備、硬件和軟件的接口,并支持人工智能比如邏輯I/O系統等。軟件進展將采用廣泛使用的通訊標準提供不同設備的連接,新的PLC指令將立足于增加PLC的智能性,基于知識的學習型的指令也將逐步被引入,以增加系統的能力。可以肯定的是,未來的工廠自動化中,PLC將肯定占據重要的地位,控制策略將被智能地分布開來,而不是集中,超級PLC將在需要復雜運算、網絡通信和對小型PLC和機器控制器的監控的應用中獲得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