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科學家認為人類目前的身體機能只能在地球上活動,進入宇宙空間后就可能出現各種不適的情況,比如骨密度開始降低,腿部機能逐漸退化等,宇航員在空間站中的停留時間不宜過長,當然這還是在近地軌道上,進入宇宙深空就更加深不可測了。如果人類要移民其他星球,那就要使自己的身體機能適應外太空的飛行環境,由此科學家提出了改造人類基因組的構想,讓人類的身體能適應其他星球的環境,或者說在長時間深空飛行后不會產生不可預知的后果。
如今,我們的地球已經遭到破壞,這種情況繼續下去將使得地球變得不太適合居住,尤其是能源資源的消耗迫使科學家不得不去外太空尋找其他能源。現在,多個航天機構已經著手研究在其他星球的居住問題,比如研制充氣式居住艙等,但是關于人類本身的問題還需一段漫長的時間進行進化,基因工程似乎是解決這個問題的唯一方法。宇航員在空間站中進行了長時間的生活,微重力環境導致人體機能出現了下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腿部功能退化,因此國際空間站上配備了跑步機等來鍛煉腿部肌肉。
在遺傳的問題上,人類到目前為止仍然無法實現太空環境繁衍后代,微重力環境與宇宙射線非常容易導致可怕的后果,即便是健康的宇航員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宇宙射線危害,對此科學家試圖了解在微重力與輻射環境中人類基因組中的哪些基因會變得更好,或者變得更壞。除了生理機能上需要有所改變外,人類的心理也不適合深空飛行,在封閉空間中進行長時間的飛行,會造成嚴重的精神問題,孤獨感和恐懼感使得深空飛行變得深不可測。
距離我們最近大型天體要數火星,這里是人類很有可能移民的地方,但前往火星需要數百天的時間,幾個月內的深空飛行可能導致一些疾病、心理問題,看似很小的問題都會造成任務失敗,比如闌尾炎發作,這個情況在地球上并不是問題,如果在太空中就是一個大問題。美國國家空間生物醫學研究所DoritDonoviel博士認為前往火星是個艱巨的任務,即便是機器人登陸火星難度也不小,更何況載人登陸火星。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