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家屋頂豎立幾塊太陽能電板建一個小小的家用“發電站”,既能滿足自家用電需要,多余的電量還可賣給國家。如今在蕪湖,也有市民搞起了這樣的分布式太陽能發電設備,實現用電完全“DIY”。
市民趙先生家住三山區保定街道,日前,他在網上發帖,問詢自家的太陽能設備如何才能接入國家電網。據趙先生介紹,他一直對光伏發電非常感興趣,于是就想自己也擁有一套太陽能發電設備。不久前,他從網上訂購了一整套這樣的居民用分布式太陽能發電裝置。“我的設備主要包括6塊300W的太陽能電板、8組蓄電池和一個光伏逆變器等等,一共花費約12000余元。”他說。
他告訴記者,自己的太陽能電板就安裝在自家兩層小樓的樓頂,日光充足的情況下一小時能發電1.8千瓦時(度),一天按6小時算能發電10.8千瓦時(度)。“這些電基本夠自家使用了。”既然如此,趙先生為何急于要接入國家電網呢?他表示,自己搞這套設備也是出于一種愛好,而且發電量不多,不可能依靠它賣電牟利,要接入電網主要是考慮設備維護的問題。“為了存儲電能,我購買了8組蓄電池總共4000多元,而這些蓄電池壽命只有2年左右,頻繁更換設備顯然維護成本太高了。如果接入電網能免除這部分費用還是比較劃算的。”趙先生說。
那么,趙先生的愿望是否合理呢?據了解,居民太陽能發電并網可以采用全部上網、全部自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等方式,目前在已實施并網的地區,以采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方式比較多,如果要采取這種方式,就需要用蓄電池存儲電能。
對于趙先生的并網要求,市供電公司營銷部的張主任表示歡迎,他告訴記者,趙先生只要攜帶身份證、戶口本、土地證、房產證、設計資料等到公司前來辦理就可以,通過審核后就可以實施并網,并網需要的有關設備需趙先生自己購買,而安裝改造工作由供電公司負責。
張主任表示,目前供電公司還未接到過居民太陽能發電及并網的申請,當前,居民分布式太陽能發電在蕪湖還處于少人問津的狀態。他解釋道,這主要是與設備的投入費用較大有關。他算了一筆賬,如果要滿足家庭的需要基本上要購買2千瓦功率的設備,按一般市場價格要2萬元左右,一天按飽和狀態6個小時能發電12度,一年就是4380度,按目前電網的電價每度0.5元(取整數)來算的話要9到10年才能收回成本,還不包括日常的維護費用。“這樣算下來,自己發電肯定還是不劃算的。”他說。
要自己發電,就需要一定的場地。與趙先生不同,市內大多數居民都居住在居民樓上,屋頂屬于公攤部分,是否允許居民自建太陽能發電設備也成未知數。據有關人士介紹,如果居民要安裝這樣的設備必須取得同樓2/3以上業主的同意,并由物業公司或居委會或業委會出具證明。
更多資訊請關注新能源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