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電器協會創新思路 促進“中國制造”由大到強

時間:2014-03-12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在日前召開的中國電器工業協會四屆八次會長會暨電工行業科研單位院所長聯席會上,與會代表認真學習了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和《決定》要求,深入研討了行業發展形勢,部署安排了電工行業2014年重點工作和任務。

今年是我國電工行業堅持穩中求進,加快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強化創新驅動,切實提高行業發展質量和效益的關鍵之年。中國電器工業協會在深入調研與縝密分析的基礎上,針對國家宏觀經濟形勢和任務要求,明確提出2014年電工行業工作思路和發展目標。

在日前召開的中國電器工業協會四屆八次會長會暨電工行業科研單位院所長聯席會上,與會代表認真學習了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和《決定》要求,深入研討了行業發展形勢,部署安排了電工行業2014年重點工作和任務。

中國電器工業協會終身榮譽會長陸燕蓀,國家能源局總經濟師李冶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趙馳,中國電器工業協會榮譽會長邢玉久、常務副會長楊啟明、副會長兼秘書長方曉燕、副會長姚金龍、副會長/機械工業北京電工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郭振巖等出席會議。

此次會議由楊啟明和方曉燕主持。

業績有目共睹

“近10年來,電工行業獲得飛速發展,取得了驕人業績。行業整體技術水平大幅提高,國產化步伐明顯加快,無不充分體現著電工行業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與此同時,成功研制一大批大型及關鍵裝備,尤其是在特高壓領域創下多項全球第一。”李冶在講話中充分肯定了電工行業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具有的獨特地位和優勢。

李冶分析認為,電工行業已進入平穩發展期,不可能再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其面臨的挑戰來自兩方面。一是市場需求和產能過剩的矛盾將會日益突出,并會長期存在。二是行業自身存在短板,一些關鍵設備研制缺乏技術支撐、產品檢測試驗手段滯后等。

結合我國能源政策相關精神,為實現電工行業獲得持續發展,李冶提出指導性意見。他強調,電工行業要在我國能源結構的調整中抓緊機遇,促進發展。

一方面要高度關注國務院發布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十條措施。李冶表示,能源結構調整在未來將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該《行動計劃》不僅是民生問題,更是政治問題。能源作為源頭治理,對能源發展形成倒逼態勢,將涉及燃煤電站限制、外送通道形式、天然氣使用方式、新能源等結構調整項目。對此,電工行業要大力推進實施。

另一方面要積極拓展國外市場,“推廣中國標準,唱響中國制造”。李冶提出,要依托國家重大工程項目,大力推進企業自主創新,發揮行業歸口科研院所優勢,建立共性技術、關鍵技術研究平臺,完善檢測、認證、試驗配套的技術支撐能力,進一步推進我國大型裝備國產化,努力提升“中國品牌”的國際地位和水平。

創新工作思路

“電工行業經過多年發展,已經打下堅實的基礎,取得非常好的業績。2020年再上一個新臺階,將從哪里切入?”針對當前形勢和行業實際,陸燕蓀向與會代表前瞻性地提出電工行業發展的方向性問題。

他認為,電工行業要結合《制造強國戰略研究》項目有關內容,抓緊研究“十三五”規劃,為電工行業創新發展繪制“新藍圖”。

陸燕蓀闡述了該項目的制定思路和意義。他明確提出,我國已經成為世界制造大國,然而卻是“大而不強”,核心技術和關鍵元器件受制于人,部分產品質量問題突出,產業結構不盡合理,實現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變,已成為新時期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重大課題。

在談到加快建設制造強國重要性和緊迫性時,陸燕蓀表示,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當前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這些挑戰對制造業創新驅動、轉型升級提出了緊迫要求。

陸燕蓀詳實介紹和深入解讀了制定“中國制造2020”的背景和內容:2020年是制造強國戰略實施進程中關鍵階段———邁入制造強國行列的完成之年。2013年1月,中國工程院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質檢總局,啟動了《制造強國戰略研究》重大咨詢項目,組織50多位院士和100多位專家,分為11個課題組,經過在地方、行業、企業的廣泛調查和深入研究,形成了階段性意見和建議。

在重點解讀加快建設制造強國的發展方針和戰略對策時,陸燕蓀介紹說,制造強國具備四個主要特征:一是雄厚的產業規模,二是優化的產業結構,三是良好的質量效益,四是持續的發展能力。從現在起到2020年,是我國進入制造強國行列、基本實現工業化的關鍵時期,要堅持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堅持積極主動的對外開放方針,實施八大戰略對策,即推行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制造;提高創新設計能力;完善技術創新體系;強化制造基礎;提升產品質量;推行綠色制造;培養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優勢產業和企業群體;發展現代制造服務業。

陸燕蓀在詳盡解讀該項目重點內容時強調,“‘中國制造2020’的目標是打造中國制造升級版。”主要體現為一條主線和四大轉變,即以體現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深度融合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制造為主線;實現四個轉變,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由低成本競爭優勢向質量效益競爭優勢轉變,由資源消耗大、污染排放多的粗放制造向綠色制造轉變,由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

會上,結合我國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的任務要求,楊啟明提出,電工行業要認真進行研究規劃,在推進實施“中國制造2020”中發揮骨干作用,促進中國制造業邁向高端,實現又大又強。

推進五個重點

2013年在國內外經濟形勢不太景氣的大環境中,電工行業仍取得理想成績,其行業經濟運行呈現的幾個特點,足以表明電工行業實現了穩健發展:即“總體實現平穩增長,利潤增速逐步回升,產品產量有增有減,產品價格低位運行,資產投資趨于理性,國際貿易優于去年”。

楊啟明分析認為,2014年電工行業面臨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深度融合帶來的制造業變革、城鎮化需求擴展及制度變革等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國際需求萎縮、成本快速上漲,以及來自發達國家堵截與發展中國家追趕的“雙向擠壓”等諸多挑戰。為此,電工行業確定了“結構優化、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的清晰戰略規劃。

為繼續保持電工行業今年產銷增幅達12%左右、利潤增幅達9.5%左右的既定目標,電工行業將繼續抓機遇、謀發展、迎挑戰、求突破。

方曉燕代表秘書處提出明確而具體的五方面工作思路:一是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助力電工企業探索新體制機制;二是積極拓展領域,提升為政府、行業和企業服務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推進電工行業由大到強;四是強化創新驅動,構建行業共性技術服務平臺;五是順應行業協會改革大趨勢,更加規范協會管理,迎接協會發展的新形勢。

會上,趙馳針對今年協會商會改革工作做了介紹;郭振巖介紹了《制造強國戰略研究》能源裝備課題組的工作進展情況;姚金龍介紹了電工行業經濟運行態勢,預測了2014年發展趨勢;與會代表交流研討了協會及科研院所落實深化改革的情況等。

更多資訊請關注電力設備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