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人的眼中,贛州這個有著客家搖籃、紅色故都、世界橙鄉等美譽的歷史文化名城,似乎總是與工業不搭邊。然而,記者走進贛州才發現,這里的工業呈現出熱火朝天的景象。
十八大一年來,贛州大力實施新型工業化戰略,著力壯大高端礦產產業、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升傳統產業,工業經濟保持良好發展態勢,主導和支撐作用日益增強。今年1-10月,贛州市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507.67億元,同比增長12.8%,增速高于全國3.1個百分點、全省0.7個百分點,列全省第五位。更讓人欣喜的是,隨著節能理念進入工業領域,發展綠色工業的理念開始在贛州興起。
◎工業升級綠色升級齊抓
《國務院關于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出臺,特別是十八大之后,贛州市抓住有利時機,將工業節能減排關口前移,在全省率先開展工業領域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工作,將節能評估審查意見作為項目審批、核準、備案或開工建設的重要依據,為產業結構加綠。
“產業升級,最重要的是綠色升級不動搖,不拿青山換金山。”采訪期間,贛州市干部不止一次說到這個理念。在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一個節能、環保、高效的入園門檻,把30多個投資規模大、但耗能高的企業拒之門外。贛州開發區實行“五看一審一否決”的評審制,通過實地考察、部門評審、專家評審等方式,對企業發展潛力和綠色身份進行嚴格認證。
降能耗不意味著降存量,完成工業產業綠色升級不能一蹴而就。為此,贛州堅持傳統產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并舉,抓好傳統優勢產業提升發展,加強產業節能環保改造,淘汰落后產能,組織實施稀土、玻璃纖維、鐵合金、焦炭、螢石、水泥等行業準入,截至目前,贛州市已淘汰落后產能水泥70.4萬噸、造紙2萬噸、銅冶煉0.6萬噸。
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金屬新材料、非金屬新材料、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半導體照明、生物醫藥、綠色食品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迅速。今年1-10月,贛州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47.39億元,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56.62億元,利稅總額50.0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4.09%、20.87%、33.24%,增速分別快于全省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2.27、4.57和11.89個百分點,快于全市規模以上企業1.29、3.77、18.94個百分點。三項指標分別占全市規模以上企業的29.03%、33.23%和29.92%。
◎特色產業群讓小縣城脫穎而出
贛州是江西省塊頭最大、人口最多的設區市,每個縣區都有自己的特點。為此,贛州市在打造特色產業園(基地)上動了不少腦子。據介紹,贛州市目前擁有3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個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1個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和10個省級工業園區。重點打造了30個特色產業園(基地),先后創建贛州開發區稀土新材料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以及贛縣稀土鎢新材料、信豐電子信息、會昌氟鹽化工等10個省級特色產業基地,形成了分工明確、特色突出、錯位發展的工業經濟主平臺。今年1-10月份,16個工業園區已投產企業1277戶,完成工業增加值415.66億元,同比增長11.32%,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660.11億元,同比增長10.69%,利稅總額140.32億元,同比增長12.72%。
值得一說的是,在贛南西部這個工業經濟欠發達的山區小縣上猶縣。2012年以來,該縣根據產業發展傳統和能人返鄉創業的實際,分別確定發展玻纖復合材料和數控機床兩個產業集群。目前,兩個產業集群已具雛形,成效逐步顯現。該縣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發展產業集群,雖然短期內沒有過百億企業,但假以時日必然出現1至2個主營業務收入過百億的產業集群。
上猶縣副縣長劉道軍介紹說,作為贛州都市區的休閑旅游后花園和生態工業經濟區,上猶縣實施“同城發展、綠色趕超”戰略,對能耗高、有污染的企業堅決說不,找準工業發展切入點,著力打造主導產業集群。玻纖及新型復合材料和數控機床兩大主導產業屬物理加工,生產過程低污染零排放,實現了工業產業和生態資源的相得益彰。
據了解,上猶縣引進的贛州廣建玻纖有限公司在該縣工業園區南區上馬的年產5萬噸電子級玻璃纖維池窯拉絲生產線項目,預計于2014年3月開始建設,2015年可點火投產。“項目建成投產后,可新增主營業務收入6.8億元,利稅1.5億元,成為上猶縣形成玻纖復合材料產業集群的核心企業。”贛州廣建玻纖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全雷說道。
◎特色產業園讓工業成功升級
產業集群發展,工業園區是主戰場、主平臺。產業集群的輻射帶動效應,從贛州市工業園區的發展可見一斑。贛州市工信委的干部介紹說,贛州市目前初步形成了稀土鎢新材料及應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及配套、銅鋁有色金屬、電子信息、食品、現代輕紡、氟鹽化工、新型建材、生物制藥等大產業集群。今年1-10月份,這些優勢產業集群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019.08億元,利稅總額168.3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5.36%和8.44%,增速較前三季度提高3.49和11.3個百分點。這些優勢產業集群中,有8個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增幅在10%以上;電子信息、食品、現代輕紡、氟鹽化工、新型建材、生物制藥等6個產業利稅增幅在25%以上。
稀土鎢新材料及應用產業是贛州最具特色和優勢的產業,近年來深入推進資源整治整合,組建贛州稀土集團,設立贛州稀有金屬交易所,大力發展新材料及應用產品延伸產業鏈條,被列為全國唯一的稀土開發利用綜合試點城市,稀土發光材料、磁性材料、鎢硬質合金等新材料產能分別占全國總產能的30%、20%和8%左右。2013年1-10月稀土鎢產業主營業務收入618.43億元,利稅總額58.99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稅總額31.3%和35.3%。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園區化承接、集群化推進、循環型發展、大企業引領、大項目帶動’的思路,推進全市新型工業化進程,著力打造贛州工業經濟‘升級版’。”贛州顯然還有更大的目標。采訪中,贛州市的多名干部表示,贛州市將采取制度創新,減輕企業負擔;優化制度政策環境,強化技術創新等方面繼續努力,加快工業產業轉型升級。
對此,江西財經大學經濟學博士陳平認為,贛州市采取因地制宜,利用各縣區的特點發展特色產業園,重點打造了30個特色產業園,讓贛州每個縣區都有自己的特色工業,不搞重復建設,這是非常成功的探索,是產業轉型升級的很好榜樣。
原文轉自:http://www.tangongye.com/news/NewShow.aspx?page=2&id=215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