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目前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補項目——黃河水電龍羊峽水光互補320兆瓦并網光伏電站開始啟動并網,進行倒送電沖擊實驗,首批子陣進入試運行階段。
龍羊峽水光互補光伏電站于今年3月25日在青海共和光伏產業園區開工建設,項目占地9.16平方公里,生產運行期為25年,是全球規模最大的一次投資、一次建成的水光互補項目,投運后,年平均上網電量約為4.83億千瓦時。
龍羊峽水光互補光伏電站施工量非常大,但建設期僅為8個月,在這期間,共澆筑40余萬支架樁基礎,安裝電池組件約136萬片、匯流箱4486臺等,布置電纜總長超過3200公里,可環青海湖十圈。
龍羊峽水光互補光伏電站70%采用公司自產高質量組件,包括單晶硅電池組件250瓦、255瓦和多晶硅電池組件235瓦、240瓦、245瓦的多種規格。同時,在建設中,黃河水電公司充分考慮地形和太陽照射角度,晶硅電池陣列行間距采用最科學的6.85米、固定傾角為39度。工程在建設中采用鋼絞線連接不相鄰組電池組件支架作為光伏陣列主接地網的形式,合理布置電站電纜布線及走向,提高了光伏陣列系統的轉換效率。
龍羊峽水光互補光伏電站充分利用了當地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和龍羊峽水電站的庫容優勢,使水輪機發電與光伏發電站進行聯合控制,實現統一調節,對光伏電站在波動較大的發電點進行補償,減少光伏發電的不穩定性,實現調峰、調頻的互補作用和互補發電的動態優化組合,這對于承擔西北電網第一調頻調峰的龍羊峽水電站來說,水光互補項目將打破多年已形成的整個梯級聯合調度格局,提高了電網送出線路的利用率及經濟性。
黃河水電新能源集成公司總經理沈有國說:“電站通過42公里330千伏電壓接入龍羊峽水電站,與龍羊峽水電站聯合運行。項目最大的亮點就是基于龍羊峽水電站與光伏發電的協調運行,實現電網對清潔能源的合理調節。”
龍羊峽水光互補光伏電站項目的建成,推動了水與光組合的開發新模式,在世界范圍內具有良好的水光互補示范效應,有效提高了清潔能源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