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東風壓倒西風——來自2013國際風能大會的報道

時間:2013-11-19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到2015年中國風電裝機總量達到1億千瓦,風電發電量占全國發電量的比重超過3%,基本形成完整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風電制造業。在未來兩年半的時間內,我國風電發展將迎來新的增長期。

日前,2013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在京舉行。中國風電協會在此間發布的今年上半年行業數據顯示,我國風能已進入穩步發展時期,2013年上半年,中國風電新增裝機550萬千瓦,小幅回升,而且很多的風電企業都實現了盈利。

業內人士認為,大力發展風能是我國政府既定方針,風電行業的整體形勢也已逐步回暖同時,《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及《風電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明確了風電發展的目標是,到2015年中國風電裝機總量達到1億千瓦,風電發電量占全國發電量的比重超過3%,基本形成完整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風電制造業。在未來兩年半的時間內,我國風電發展將迎來新的增長期。

重回世界第一的背后

2012年,中國(不含港澳臺)新安裝風電機組7872臺,新增風電裝機容量12.96吉瓦(GW,千兆瓦),繼2011年開始繼續呈下行態勢。在2012年全球風電新增裝機容量排名上,中國讓位于美國,以僅164兆瓦的差距未能蟬聯第一。

《2013中國風電發展報告》指出,這是中國自從2009年超過美國成為全球年市場冠軍以來,首次將全球第一的位置讓與美國。但是,中國增長的潛力仍然巨大,并將從2013年起恢復全球第一的位置。

《2013中國風電發展報告》還指出,2012年中國風電行業本身實現了諸多突破,風電首次超過核電成為排名第三的電源。同時,發電量也首次達到整個電力的2%。從累計容量的角度看,過去的三年間,中國的風電從25.8吉瓦增長到75.38吉瓦,保持了累計風電裝機容量世界第一的地位。

《2013~2017年中國風電設備行業需求潛力與投資商機分析報告》的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累計風電裝機容量排名世界第一,2012年,新增風電裝機1296萬千瓦,累計裝機7532萬千瓦,并網6230萬千瓦,年發電量1004億千瓦時。今年上半年,中國風電新增裝機550萬千瓦,雖然不足去年的一半,但在全國“棄風”現象愈演愈烈的發展背景下,此數據已然“彌足珍貴”。

“中國風電行業經過過去八年爆炸式階段的增長后,需要一個調整期。增長速度放緩可以使企業重新審視過去幾年的產能擴張,關閉冗余產能。同時,發展速度放緩也有助于解決電網系統、質量控制、健康和安全等問題。”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主任李俊峰說。

空轉的風機

《報告》稱,2012年,中國風電發展增速放緩,很大原因是由于“棄風限電”更加嚴重,達200億千瓦時以上。這不僅使風電開發商投資收益大打折扣,而且已經影響到投資商向風電領域的進一步投資。

東風壓倒西風——來自2013國際風能大會的報道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在大會上表示,中國打算利用兩到三年時間解決“棄風限電”問題。擴大風電資源配置范圍,加強風電外送通道建設;推進靈活的利用方式,比如風電供熱;鼓勵分散式項目建設,積極開發海上風電。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寰昨天表示,風機新增裝機大幅減少仍然受累于電網接入、傳輸消納難等老問題。尤其是風電開發高度集中的三北地區,棄風現象嚴重。2012年,全國棄風電量約200億千瓦時,是2011年的兩倍,棄風損失達100億元以上,風電平均利用小時數也持續下降。

2012年,“三北”地區仍是中國風電發展的主要地區,風電并網容量約占全國風電并網容量的86%;內陸地區風電開發勢頭強勁,開展了分散式風電試點嘗試;百萬千瓦級大型風電基地進展順利;海上風電試驗、示范項目總裝機容量達到390兆瓦,全國約有8.5吉瓦海上風電項目開展預可報告編制工作。

“十二五”規劃提出,到2015年風電并網裝機將達到100吉瓦以上,2020年達到200吉瓦,風電是中國實現“十二五”和2020年非化石能源發展目標的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

針對上述問題,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司長王駿在大會上稱,國家能源局下一步將重點解決風電優先上網和全額收購問題,對于三北地區嚴重的棄風現象進行專題研究和加強監管;還將研究可再生能源發電配額制度,希望2-3年時間基本解決棄風限電現象。

告別價格戰

這曾經是熱的行業。自2005年底至2008年底,中國風電裝機增長了695%。放眼全球,2008年歐盟新增發電裝機中有36%來自風電,美國則有42%來自風電。風電裝備市場增勢前所未有的喜人。

這又是最困惑的行業。造船的、修車的、裝空調的。各種社會資本奮不顧身地跳入風電設備領域,產能急劇膨脹。于是,價格戰打得如火如荼。

“中國風電行業競爭太激烈了,使得價格非常不切實際,也就是壓得太低了。”GE的中國區總經理KlausAaen表示。

不論是近百家風電整機企業,還是上游為數更多的零部件企業,大部分目前都在被價格不斷走低、貨款拖欠嚴重、質量隱患頻發、政策持續收緊所困擾,與2008年前行業供不應求時制造商的強勢和火爆相比,是冰火兩重天。

過去幾年,在風電市場殘酷的價格競爭中,投資開發商,似乎是最大受益者,但也將成為最大的受害者。風機事故頻頻發生,固然有管理的原因,風機本身質量問題也難辭其咎。

王駿強調,確保風電設備質量是風電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未來將從三方面完善相關政策,以促進風電行業的健康發展。一是積極推進電力系統運行管理的改革,爭取實現風電優先上網,加強風電限電嚴重地區的問題研究和運行監管,制定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同時爭取出臺實施可再生能源配額制。爭取用2-3年時間,基本解決棄風限電問題。二是完善風電開發管理體系,加強風電產業規劃引導,確保風電平穩有序增長。近年來,低風速風機的技術發展迅速,使得中國東部和南方地區低風速風場開發形成可觀規模,造就了行業新的增長點。三是加強風電產業監測和評價體系建設,通過對風電開發建設規模和設備質量的實時監測,發布信息,引導產業健康發展。

經過多年的高速發展,風機制造商追求速度和規模的階段接近尾聲。有分析師認為,風電產業將進入整合淘汰期。已經有一批風電企業慢慢退出了,包括排在前十名的風電企業現在也在萎縮,有退出的可能。

以往靠“價格戰”取勝市場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對風電設備廠商來說,升級產品的技術和質量是唯一途徑。今后三年內,風電產業將由原來的“價格戰”升級為“質量服務戰”。

全球風電技術近十年來取得長足進步,有力支撐了風電市場的快速發展。但風電行業是高技術含量高的行業,技術創新和設備質量是永恒的課題。國外風電發展歷程中,產品質量問題曾給業界帶來警示和教訓,中國市場隨著風電裝機的迅速增加也暴露出一些產品技術和質量問題。

國網能源研究院總工程師葛旭波撰文指出:經過近年來“爆發式”的快速發展,中國風電發展急需開展階段性總結,制定更加明確、可行的發展戰略。他認為,目前暴露的種種問題表明,風電大規模高度集中的快速發展模式并非最科學、可持續的發展模式。未來中國風電發展應更加強調速度與質量、規模與效益的協調統一,重視集中大規模資源與靠近負荷分散資源的協調開發,統籌兩類風能資源——陸上風能資源與海上風能資源的開發。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