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機器人技術在國際上一直是發達國家的天下。目前我國上海交大開發的章魚機器人,其移動自如的“六足”具有良好的復雜環境適應能力,“章魚俠”機身采用完全對稱的設計,可以不分前后,在任意方向快速運動,擁有很強的機動性和避障能力。
步行機器人技術在國際上一直是發達國家的天下。據了解,發達國家仿生機器人單元技術發展迅速,在機構系統、驅動技術、信息感知和控制技術等方面已有深入系統的基礎研究,有些成果已進入商品化實用階段,國內尚有明顯差距。
高峰團隊2000年起研究仿生機器人,先后開發了兩足、四足和六足機器人,尤其在并聯仿生機構、高功率密度驅動等技術上積累了大量經驗。2011年,團隊獲得國家863計劃資助,先后研究出4代“四足仿生小象機器人”。2013年,又獲得國家973項目“核電站緊急救災機器人的基礎科學問題”資助,才過半年多,核電站救援章魚機器人的原型機就已制造出來,并可實現多種任務。
章魚機器人,其移動自如的“六足”具有良好的復雜環境適應能力,可在核輻射、水下和火災等極端環境下完成搬運、搜索、探測和救援作業等任務,讓極端條件下的遠程救援成為可能,標志著中國救援機器人邁入國際先進行列。
“章魚俠”機器人高約1米,最大伸展尺寸是1.5×1.5米,采用了特殊的腿部設計,每條腿都裝有3個電機,由18個電機驅動,能負重400斤,腿腳可實現18個自由度變換,能夠靈活地沿各個方向穩定行走,時速可達1.2千米/小時。
“依靠安裝在腹部或者背部的設備,機器人可以充當一個穩固的移動操作平臺,執行搬運、打孔等作業;當用“四爪”站立時,空出的“兩爪”便可當“兩手”完成擰動閥門,清理事故現場等作業。
“章魚俠”機身采用完全對稱的設計,可以不分前后,在任意方向快速運動,擁有很強的機動性和避障能力。任何時刻總有3條腿穩穩地作為支撐。依靠現代化的通訊、控制手段,機器人能對抗干擾,準確地執行人們的指令。
11月5日,第十五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在上海開幕,用于救災的“六足章魚機器人”現場步行,吸引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