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高水平的MEMS磁敏傳感器日前在貴州雅光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誕生,并通過工信部主持的專家組科技成果鑒定。專家組認為,該傳感器總體技術處于國內最高水平,解決了國產磁敏傳感器運用于汽車生產領域的技術瓶頸。
在我國,磁敏傳感器生產已有三十余年歷史,廣泛運用于醫療、工業控制等領域。然而,作為磁敏傳感器的“大買主”——汽車生產領域,一直由德國博世集團壟斷,國產產品均未能涉足其中。雅光電子副總經理楊成斌說:“這是由于高壓傳感不成磁和噴油控制不成磁兩大技術瓶頸,導致國產磁敏傳感器不符合汽車生產的要求。”
一次偶然的機會,雅光電子發現電子科大研發有軍用飛機傳感技術,“若能改進并民用的話,也許可以破解國產磁敏傳感器在汽車生產領域運用難的問題。”雙方一拍即合。今年3月5日,雅光電子與電子科大合作,在該公司成立院士工作站,并引進15人的院士研發團隊,開展科研攻關,終于取得了突破。目前,MEMS磁敏傳感器通過了工信部主持的專家組科技成果鑒定,“技術與德國博世集團的水平不相上下。”
楊成斌介紹說,與目前國內主要用的霍爾傳感器不同的是,MEMS磁敏傳感器不僅傳感和信號數據處理單元集成在一起,而且敏感范圍更廣。同時,其生產成本僅為霍爾傳感器的1/10。據悉,雅光電子準備投入3000多萬元,啟動MEMS磁敏傳感器一期項目。目前,該公司正對舊廠房進行改造,以推動項目盡快投產。預計達產后,項目年銷售收入可達5000萬元。同時,該公司還將著力開關傳感、線性傳感等五個階段發展,逐步拓展產業鏈,實現規模化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