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氣井和處理站采用中央控制室集中監控,實現參數自動采集、過程自動控制、視頻圖像監控和音頻喊話預警等多項功能,這是西北油田分公司雅克拉采氣廠近年來信息技術與自動化技術相結合帶來的變化,該廠傾力打造的“智能油氣田”已初具規模。
“短短幾年的時間,西北油田培養出一批專家型人才,自動化管理水平已經走在了油田企業上游板塊的前列,起到了示范區作用,對集團公司打造‘智能中國石化’的目標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9月5日,雅克拉采氣廠代表分公司在集團公司總部進行了自動化、信息化建設經驗交流,得到了總部領導的認可。
雅克拉采氣廠管理著中石化自動化控制程度較高的雅克拉集氣處理站、大澇壩集氣處理站和中石化最大的整裝高壓凝析氣田,同時承擔著為西氣東輸工程輸氣的重要任務。2005年正式投入開發以來,自動化管理水平相對薄弱,主要依靠乙方技術力量、國內外廠家專家現場解決自動化系統難題,嚴重制約了油氣田的高效開發。
“如何扭轉這種被動局面?如何盡快培養出自己的自控人才,推動采氣廠快速發展?”一個個問題擺在采氣廠廠長文軍紅面前。
謀求發展,確保現代化處理裝置和高壓油氣井安全高效運行,就要搭建人才培養的舞臺,通過“走出去、請進來”,在最短的時間內培養出自己的儀表、自控專家。
依據這個思路,采氣廠拓寬人才培養渠道,建立完善了選送派學培訓機制,先后共送出十余人次到內地油田、廠家、知名院校進行自控系統技術培訓。同時,建立引進助學培訓機制,利用新裝置投產、老設備維修保養、產品售后回訪等有利時機,邀請廠家專家開展現場培訓,促進了技術人員專業水平的提升。
通過現場實踐和不斷鉆研探索,采氣廠儀表自動化管理水平日臻成熟,積累了一定的數字化管理經驗,具有獨立的儀表維護機構,在分公司范圍內自動化基礎應用程度較高,羅輝、周國英等一批儀表自動化控制專家脫穎而出。
針對雅克拉、大澇壩集氣處理站裝置運行實際,技術人員加強自控系統改造與優化,先后自主解決了雅克拉站分子篩干燥塔切換程序優化、PKS系統隱患治理、大澇壩站天然氣增壓機運行優化等30余項制約生產的技術難題,為大型處理裝置安全高效運行提供了保證。
西北油田要建成中國石化西部千萬噸級大油田,必須依賴先進的信息化作為支撐。通過信息化優化管理模式,提升生產管理水平,是分公司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
2011年12月,雅克拉采氣廠率先在西北油田開展了信息化建設,建立了一套井站生產信息實時監控系統和廠級遠程監控指揮平臺,實現井、分隊、廠、分公司的四級監控管理。確保現場安全隱患能夠及時發現、處理的同時,實現了以中控室為核心的生產模式變革,優化勞動用工,減輕職工勞動強度,真正實現了以人為本。
目前,雅克拉采氣廠包括巴楚、玉北外圍區塊的信息化建設已全面完成,通過信息化建設,最終將雅克拉采氣廠建設成為“生產現場可視化、數據采集自動化、動態分析及時化、生產指揮最優化、輔助決策智能化”的智能油氣田。該廠信息化建設取得的多種系統集成、獨立工控網絡技術等成果和經驗已逐步推廣至西北油田其它油氣田,滿足了各采油廠油井運轉監控、安全保衛監控、生產預警等功能的應用需要,為油田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