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智能交通在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已得到廣泛應用。其在美國的應用率達到80%以上,2010年市場規模達到5000億美元。中國作為全球機動車數量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智能交通產業在國內將有廣闊的產業市場。同時,工信部10月9日發布《國家衛星導航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政府的支持主要集中在車載導航方面。
2012年中國城市智能交通市場規模保持了高速增長態勢,包含智能公交、電子警察、交通信號控制、卡口、交通視頻監控、出租車信息服務管理、城市客運樞紐信息化、GPS與警用系統、交通信息采集與發布和交通指揮類平臺等10個細分行業的項目數量達到4527項;市場規模達到159.9億元,同比增長21.7%。
正如上文所提到一樣,GPS類的衛星導航產業在未來智能交通建設中將占據主要地位,通過完善的導航體系將促使交通產業得到更多進步。在此情形下,我國自建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正在加快民用步伐。
事實上,智能交通在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已得到廣泛應用。其在美國的應用率達到80%以上,2010年市場規模達到5000億美元。日本1998-2015年的市場規模累計將達5250億美元,其中基礎設施投資為750億美元、車載設備為3500億美元、服務等領域為2000億美元。歐洲智能交通在2010年產生了1000億歐元左右的經濟效益。中國作為全球機動車數量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智能交通產業在國內將有廣闊的產業市場。
工信部10月9日發布《國家衛星導航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規劃》提出,到2020年,我國衛星導航產業創新發展格局基本形成,產業應用規模和國際化水平大幅提升,產業規模超過4000億元。
《規劃》認為,我國衛星導航產業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預計到2020年,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及其兼容產品在國民經濟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在大眾消費市場逐步推廣普及,對國內衛星導航應用市場的貢獻率達到60%,重要應用領域達到80%以上,在全球市場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
根據《規劃》,2020年將實現的具體目標包括六大方面: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全球覆蓋,具備為全球用戶提供導航定位服務能力;形成一批具有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技術創新成果,衛星導航核心部器件設計與制造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形成一批高性價比、具有知識產權和國際競爭力的通用產品;在涉及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行業及領域實現北斗授時裝備應用;在公共安全、交通運輸、防災減災、農林水利、氣象、國土資源、環境保護、公安警務、測繪勘探、應急救援等重要行業及領域,實現衛星導航產品和服務規模化應用;形成豐富的位置服務產品和成熟的商業及服務模式,打造一批有規模、有影響的企業,形成規模應用效益;建設若干海外應用示范工程,在周邊區域樹立和推廣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品牌,形成完備的營銷和運營服務網絡,構建國際化支撐保障體系。
從《規劃》中可以看出,政府的支持主要集中在車載導航方面。《國家衛星導航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也已明確表示,“面向大眾市場需求,融合交通、氣象、地理等動態時空信息,結合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以汽車制造業和移動通信業快速發展為契機,以公眾出行信息服務需求為引導,重點推動北斗兼容衛星導航功能成為車載導航、智能手機的標準配置。”據了解,下一步,林業、公安、國土、測繪等近20個行業都將大力推進北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