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電線電纜市場規模已超過1000億歐元,中國電線電纜行業早在2011年中國電線電纜企業的產值已超過美國,躍居全球第一。但是本土產品集中于低端產品,產能過剩,紛紛大打價格戰,促使截止2013年7月,電線電纜行業虧損的企業數量664家,虧損面16.8%,虧損總額20.12億元,均比上年同期有所增加,行業危機明顯。
宏觀而論,我國電線電纜的迅速成長與我國的經濟快速增長密切相關,沒有中國經濟的飛速增長,我國電線電纜行業就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迎來今天這般壯大的規模。而隨著“十二五”計劃的出臺,特別是“十二五”相關行業規劃中,電力、鐵路、軌道交通、能源、建筑、通信、船舶、汽車等產業依然保持較大的投資規模,無疑說明我國電線電纜行業的發展潛力和市場容量巨大。
國家電網公司發布規劃介紹說,智能電網規劃試點階段主要集中在2009年到2010年,“十二五”時期,智能電網正式進入全面建設的階段,而特高壓作為我國堅強智能電網的骨干網架,因此也將進入建設高峰期。預計到2015年,中國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4.36億千瓦,“十二五”其間年均增長8%。
目前,全球電線電纜市場規模已超過1000億歐元,而在全球電線電纜行業范圍內,亞洲的市場規模占37%,歐洲市場接近30%,美洲市場占24%,其他市場占9%。其中,雖然中國的電線電纜行業在全球電線電纜行業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并且早在2011年中國電線電纜企業的產值已超過美國,躍居全球第一。但客觀來看,相較于歐美地區的電線電纜行業來說,我國還依然處于大而不強的局面,并且與國外知名電線電纜品牌還存在很大的差距。
截止2013年7月,電線電纜行業虧損的企業數量664家,虧損面16.8%,虧損總額20.12億元,均比上年同期有所增加;2012年該行業企業數量467家,在上年同比增加44.7%的基數上,同比再增6.6%,行業虧損面繼續擴大,達12%;虧損總額20.7億元,同比減少3.9億元。
我國目前已經擁有大小電線電纜企業7000多家,97%以上是民營性質的中小企業,其中部分企業根本不具備生產能力、質量控制和檢測能力,加上集中于低端產品,產能過剩,企業為了各自眼前利益,紛紛以低價換市場,出現“價不抵料”鬧劇。加之,低價中標、部分企業道德無良等現象存在,更加劇了行業“低價競爭”態勢。基于行業普遍存在低價競銷致企業盈利能力走弱。上海電纜所所長魏東曾于2012年中國電線電纜博覽會暨產品質量峰會上表示,電線電纜行業平均銷售凈利潤率大概不到5%,有不少廠家甚至不到3%。
與此同時,作為"料重工輕"的行業,銅、鋁、塑料等原材料在電線電纜產品的成本構成中占全部成本的80%以上。2007年以來,能源價格、運輸費用以及人力資源成本的上升,使企業成本進一步加大,行業利潤率直線下降,達到虧損的邊緣。尤其銅價的高位運行,使得其生產成本大大增加,受影響最大的就是中小型企業,這些企業普遍存在流動資金短缺、市場競爭力不強等劣勢,生產經營更是舉步維艱。一些規模更小的企業難以承受高銅價的壓力,紛紛停產倒閉,尋找新的商機,而僅存活下來的幾家也處于無獲利狀態。
行業內普遍認為,中國電線電纜行業還處于“野蠻增長期”。當下管理滯后已成我國電線電纜企業共存的問題。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壯大和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傳統的管理體制和管理方式難以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徘徊于人治和法治之間的線纜行業隸屬于傳統行業,且大多上規模的企業是傳統家族企業,這些家族企業,在管理上仍然存在任人唯親、關鍵崗位不用外人等詬病。有些企業內部關系錯綜復雜,當涉及某些核心利益時,難免會觸碰到“皇親國戚”的利益,有些制度就會免于對某些特權階層的制約,這就給企業的管理和發展帶來不少隱患。可以說,國內整個電纜行業九成以上的企業都面臨管理滯后的問題,管理問題處理不好,一方面將造成生產成本急劇增加,擠壓利潤;另外一方面也會導致企業缺乏凝聚力,給企業的發展、行業的做大做強帶來嚴重阻礙。
此外,行業利潤如此之低,一方面是國內企業產品大都集中在常規電纜之外,另一方面則與其它兩大因素有密切關系。
原材料成本不斷上漲
作為“料重工輕”的行業,銅、鋁、塑料等原材料在電線電纜產品的成本構成中占全部成本的80%以上。2007年以來,能源價格、運輸費用以及人力資源成本的上升,使企業成本進一步加大,行業利潤率直線下降,達到虧損的邊緣。尤其銅價的高位運行,使得其生產成本大大增加,受影響最大的就是中小型企業,這些企業普遍存在流動資金短缺、市場競爭力不強等劣勢,生產經營更是舉步維艱。一些規模更小的企業難以承受高銅價的壓力,紛紛停產倒閉,尋找新的商機,而僅存活下來的幾家也處于無獲利狀態。
市躊亂嚴重影響行業發展
首先,地方保護嚴重。目前,全國大型電線電纜企業有14家,主要分布在江蘇、廣東、山東等地。從全國范圍來看,目前統一市躇本形成,但各地之間的無形門檻沒有打破,電纜行業的地方保護主義十分嚴重。外地電纜企業如果想要進入本地市場,經常面對重重壁壘,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壁壘實質上阻礙了電纜行業的健康發展。其次,銷售方式混亂。招投標是電纜行業最為常見的銷售方式,而國內目前的招投標機制卻十分混亂。在招標企業中,超過80%采用最低價中標的標準。由于很多競標沒有統一標準,惡性競爭和不公平競標的情況比較嚴重,很多沒有許可證的企業依靠關系參與競標。一味追求低價的做法導致了劣質線纜排擠正規產品的情況。另外,企業付款方式也不合理。國內電線電纜行業付款方式不合理,再加上原材料的漲價,已經使不少行業企業的流動資金大大縮水,企業財務管理更加困難。所以,在我國電線電纜產能過剩,生產成本增加,流動資金短缺的情況下,其償債能力必然下降,給生產企業流動資金周轉增加了額外的難度。
對此,中國電線電纜限于行業集中度低、企業內部缺乏技術創新等障礙,只有積極汲取國際線纜巨頭發展經驗,通過適當的轉變形式、整合資源,積極通過投資引進技術、品牌等才能立足于市場,與國際品牌相抗衡,改變中國電線電纜行業“大而不強”的現狀。而要想實現中國線纜業的“即大又強”,不但要在國內牢牢占據主要的市場份額,更要立足于全球,打入國際市場,逐鹿美元、逐鹿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