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前10大光伏企業負債總額已超過一千億元人民幣。今年上半年仍在生產的多晶硅企業只有8家,80%的企業處于停產狀態。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過去我們就是拼命地把產能做大。靠低價競爭去占領市場。我們95%以上的產品都是出口,由于歐美雙反,這種模式已經走不下去了。
今年七月以來,國家出臺了加大并網力度、金融支持、清潔能源補貼等一系列扶持光伏行業發展的政策。但廈門大學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指出,中國光伏電池組件產能超過40GW,占全球總量的67%。國家也意識到,光伏行業若要徹底走出低迷期,產能過剩問題必須改善。
林伯強:一邊我們盡量要扶持,從終端對設備的需求對光伏產能有一個消化。另外一端就是把門檻提高,這應該是一整套的措施。
記者注意到,此次工信部不僅在多晶硅和單晶硅的光電轉換率上大幅提高了標準,而且要求光伏制造企業每年用于研發及工藝改進的費用不低于總銷售額的3%且不少于1000萬元。孟憲淦指出,技術不精的企業將成為破產重組的對象。
孟憲淦:現在多晶硅的成本已經可以做到16-17個美元。但有一些企業它的生產成本就高達80多美元。在這次調整過程中,那些沒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肯定是要被市場淘汰出局。
記者還了解到,由工信部主導制定的《光伏行業兼并重組指導意見》目前已完成修訂,將于近期正式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