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以往‘人口紅利’的優勢正在趨于消失,這將使中國經濟增長趨勢出現一些新的變化。隨著新一輪城市化浪潮的興起,勞動力成本的提升不得不靠機器人來作補充。因此,國內對于機器人的消費潛力無可限量。”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曲道奎說。
據曲道奎介紹,最近不少城市的政府領導和企業都來企業參觀或洽談項目,尤其是在南方的外資企業,他們需要流水作業,用機器人做出來的產品更加精準和標準化,我們車間的工人們正加班加點工作以滿足需求。
相關研究報告顯示,低端勞動力短缺和勞動力價格上漲是機器人產業增長的驅動力,尤其在生產節拍高的自動化生產線和惡劣的環境中,機器人能提供穩定的高效率與高質量的產品。
從機器人產業在全球制造業重新布局中所扮演的角色,更能窺見一斑。美國政府在后金融危機時代鄭重提出“再工業化”,著力發展人工智能、機器人和數字化制造等組成的高端制造業,搶占新一輪科技和產業競爭制高點。
受歐債危機影響,歐盟也深刻意識到制造業的重要性,將“新工業革命”作為戰略方向,強調技術創新、結構改革,大力推進機器人、數字技術等新的生產方式和新興產業,積極準備爭奪國際產業競爭主導權。英國經濟學家保羅麥基里認為,以互聯網、新材料和新能源為基礎,以“數字化智能制造”為核心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即將到來。而“數字化智能制造”的構成主體就是工業機器人。
曲道奎說:“機器人早已不是人們簡單理解的一種產品或技術工具,機器人改變的生產方式,不是單一的效率提高,而是帶來制造業在制造模式、理念、技術多個層面的深層次變革。所以,由機器人技術、信息技術和數字制造帶來的新工業革命正快步走來,它將改變全球制造業格局,而中國制造業格局也將重新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