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價競標的企業該如何收回成本?
中國電線電纜協會市場部經理王韓說,超低價競標說明里邊有貓膩。很多中標企業采取“非標”。所謂“非標”就是不按照國家標準生產,通過降低生產標準來達到盈利。
明星電纜董秘姜向東向記者表示,在大唐虎山電廠競標中,明星電纜確實是“賠本做生意,但不存在質量問題”。據姜向東說,大唐虎山電廠項目的執行“已經過半,進展順利”。
不過,在行業專家看來,這種超低價競標的行為卻暗藏風險。政府采購專家、北京遼海律師事務所主任合伙人谷遼海告訴記者:“先打敗競爭對手進入中標供應商隊伍,再在合同履行階段與采購部門進行討價還價。如果這樣的目標實現不了,則有可能會讓產品以次充好。而從這些年審計署的報告來看,在合同的履約階段,采供雙方協商追加合同金額的現象也非常普遍。”
電線電纜電子商務平臺中纜在線的一份報告顯示:在電纜招標中,超過80%的企業采用“最低價中標”,即使“國”字頭的大型公司也是如此。
國內目前有4000多家電纜制造企業,電纜行業產能總體過剩。中國電器工業協會電線電纜分會副秘書長吳士敏在較早前接受記者采訪時稱,目前的電纜招投標制度從實際效果來看,是對低價的一種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