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召開媒體通氣會,確定今年6月17日為首個“全國低碳日”,屆時將啟動“低碳中國行”活動。
據介紹,國務院2012年決定,自2013年起設立“全國低碳日”,時間為每年6月“全國節能宣傳周”的第3天。今年全國節能宣傳周已經確定為6月15日至21日,因此,6月17日將成為首個“全國低碳日”。
在首個“全國低碳日”來臨之前,“低碳生活”影像展擬將于6月14日開幕,屆時將發布“全國低碳日”標志和2013年“全國低碳日”口號。
根據安排,在“全國低碳日”當天,將會有多項活動。6月17日上午9時30分,2013年“全國低碳日”暨應對氣候變化主題展覽開幕式將在首都博物館舉辦。據介紹,這是國內首次舉辦此類主題展覽。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及北京市有關領導將出席開幕式并致辭。
此外,6月17日上午10時,“低碳生活進社區”活動也將在首都博物館東廣場啟動。此次活動將邀請周邊社區居民廣泛參加,向社區居民發放低碳宣傳用品和材料,組織居民積極參加各種低碳生活體驗活動。
在當天下午3時,“低碳中國行”啟動大會將在北京廣播大廈1號演播廳舉行。活動將倡議成立低碳聯盟,發表低碳宣言,征集具有典型示范意義的案例,開展評選、宣傳、交流等活動,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積極參與低碳行動,提高公眾低碳意識。
解振華說,“低碳”是指較低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為主)排放。自工業革命以來,由于人類活動,特別是開采、燃燒煤炭等化石能源,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氣體含量急劇增加,導致以變暖為主要特征的全球氣候變化,嚴重威脅全球經濟社會和生態安全。
他說,低碳發展已成為國際共識和世界潮流。低碳產業和技術競爭已成為國際競爭的新領域。如不加快向低碳發展轉型,將在產業和科技競爭中面臨落后的危險。
對于節能低碳與減少霧霾污染的關系,解振華說,人為活動導致的PM2.5增加是造成霧霾污染的主要原因。減少霧霾,一方面要深入推進工業、建筑、交通運輸等領域節能減排,有效降低伴隨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消耗產生的污染物排放;另一方面要調整能源結構,減少煤炭消費總量,發展煤氣化等潔凈煤技術,增加清潔能源供給,發展風能可再生能源;加快推廣節能低碳工業設備、家電、住宅、汽車等。
解振華說,“低碳生活”是指人們在衣食住行中盡量減少能源消耗、資源損耗和碳排放的一種生活方式。主要通過提倡節儉和廢棄物回收利用來改變生活方式,減少碳排放。低碳生活不僅是一種個人的生活態度,也體現了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
解振華表示,不論是建設“美麗中國”還是實現“中國夢”,都是順應人民群眾追求美好生活的期待,也都是建設生態文明、實現科學發展的具體目標。當前中國發展面臨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低碳”發展和生活是實現這些目標的必然選擇。
解振華說,“低碳”是指較低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為主)排放。自工業革命以來,由于人類活動,特別是開采、燃燒煤炭等化石能源,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氣體含量急劇增加,導致以變暖為主要特征的全球氣候變化,嚴重威脅全球經濟社會和生態安全。
他說,低碳發展已成為國際共識和世界潮流。低碳產業和技術競爭已成為國際競爭的新領域。如不加快向低碳發展轉型,將在產業和科技競爭中面臨落后的危險。
對于節能低碳與減少霧霾污染的關系,解振華說,人為活動導致的PM2.5增加是造成霧霾污染的主要原因。減少霧霾,一方面要深入推進工業、建筑、交通運輸等領域節能減排,有效降低伴隨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消耗產生的污染物排放;另一方面要調整能源結構,減少煤炭消費總量,發展煤氣化等潔凈煤技術,增加清潔能源供給,發展風能可再生能源;加快推廣節能低碳工業設備、家電、住宅、汽車等。
解振華說,“低碳生活”是指人們在衣食住行中盡量減少能源消耗、資源損耗和碳排放的一種生活方式。主要通過提倡節儉和廢棄物回收利用來改變生活方式,減少碳排放。低碳生活不僅是一種個人的生活態度,也體現了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
解振華表示,不論是建設“美麗中國”還是實現“中國夢”,都是順應人民群眾追求美好生活的期待,也都是建設生態文明、實現科學發展的具體目標。當前中國發展面臨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低碳”發展和生活是實現這些目標的必然選擇。
全國低碳日專題:http://www.tangongye.com/special/subject2/subject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