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智能電網打開新興技術市場空間 將誕生規模超過200億元的大企業

時間:2013-06-08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智能電網打開了新興技術市場空間,顯著擴大了電力設備市場和利潤空間。智能電網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核心基礎設施,按照我們統計和預測,智能電網全面建設的正常年份,新興和傳統新興技術占比將達到62%,盈利貢獻將達到73%,

傳統電網技術體系相對成熟,歐美發達國家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已經廣泛采用,在我國從一開始全面加速建設就體現出明顯的固定資產投資驅動特征,2000年-2009年十年時間造就了“中國制造”的崛起,另一方面在傳統電網建設階段60%甚至以上的資金投向了土建、線路和桿塔工程;而智能電網更多是對傳統電網的技術改造和升級,新興技術或傳統新興技術主設備投資占比會顯著提升,由于技術體系壁壘較高且中國和歐美國家起步時間相差不多,智能電網的全面加速建設依賴我國自己的新興技術產業化進度,目前這個時間點,我們認為部分龍頭智能電網企業在新興技術領域的超前產業化為我國智能電網全面加速建設奠定了較好的基礎,未來五年智能電網的全面建設必將造就“中國創造”的崛起。

中銀國際認為,傳統電網階段新興技術幾乎未有市場空間。傳統電網全面建設正常年份階段,傳統技術幾乎占據了所有主設備市場份額,按照我們的統計,傳統技術占據了8%的市場份額,占據了98%的利潤份額,其中:傳統一次設備占83%的市場份額和75%的利潤份額;傳統二次設備占15%的市場份額和23%的利潤份額。而新興技術和傳統新興技術還是停留在技術探討和極少的科技或示范項目中,市場份額占比2%左右,幾乎看不到市場空間。

智能電網打開了新興技術市場空間,顯著擴大了電力設備市場和利潤空間。智能電網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核心基礎設施,按照我們統計和預測,智能電網全面建設的正常年份,新興和傳統新興技術占比將達到62%,盈利貢獻將達到73%,其中:新興技術占45%的市場份額和51%的利潤份額,傳統新興技術占17%的市場份額和22%的利潤份額。

智能電網的全面建設必將造就“中國創造”的崛起。我國的智能電網從示范開始,基本都是國內自己的企業參與,這與傳統電網開始建設有很大的區別;我國的智能電網在不斷制定國際標準,以打破國外企業的技術壟斷。經過中國智能電網全面建設,必將誕生兩到三家僅智能電網主設備業務收入規模超過200億元的大企業。

智能電網是高端的電氣技術體系,是真正的“平臺”型技術體系,有助于搭建拓展到其它行業的交叉型電氣技術平臺。傳統電網的推廣和技術進步極大的促進了經濟的電氣化發展,傳統電網技術作為曾經的高端電氣技術體系,其應用推廣和新興技術進步成就了ABB的技術和業務平臺。我們認為智能電網作為新的高端技術體系,將進一步推進經濟的電氣化發展,將幫助國內智能電網企業利用此技術平臺不斷拓展電氣技術的行業拓展,如軌交、工業、船舶、軍工等非能源性行業。

中銀國際維持板塊增持評級,首選買入許繼電氣。分析師認為從目前的時間點來看,智能電網逐步具備了全面加速建設的基礎,市場需要擺脫“傳統電網”投資觀念約束,樹立“智能電網”投資觀,這輪智能電網投資機會將是趨勢性,而非交易性。

A股市場中,相關的概念股包括:許繼電氣、特變電工、國電南瑞、平高電氣、匯川技術、長城開發、森源電氣、四方股份、北京科銳、積成電子等。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