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超紫外線芯片將成為晶圓廠標準制程

時間:2008-02-29

來源:AMD (中國) 有限公司

導語:AMD宣布與研發伙伴IBM共同合作,運用超紫外線微影技術,針對整個芯片中最關鍵的第一層金屬鏈接進行測試

AMD宣布與研發伙伴IBM共同合作,運用超紫外線微影技術,針對整個芯片中最關鍵的第一層金屬鏈接進行測試,并成功生產出作業測試芯片,透過全面性的超紫外線微影技術,成功整合至大小為22mm*33mm的45納米節點測試芯片制程。 據BrunoLaFontaine博士表示,AMD的超紫外線微影技術在未來數年,在半導體制程上的應用具十足的潛力,業界廠商因芯片體積縮小而受惠。雖然在業界可運用超紫外線微影技術量產之前,仍有許多挑戰需要克服,但是AMD已經證明該技術可以成功地與半導體晶圓制程結合,完整產出芯片上的第一層金屬互連層。 IBM結構研究經理DavidMedeiros表示,微影技術如同微處理器一樣重,如何將含有數百萬個電晶體集成芯片的高度復雜設計,移轉到晶圓片上的技術,將是未來的重大挑戰,而晶圓片上的多重層級,是建立一個芯片的必要條件。 DavidMederios進一步指出,隨著芯片工程師持續在芯片上加入嶄新功能,同時增強芯片的效能表現,讓體積愈來愈小的電晶體可在特定的區域中放置更多的電晶體,要如何制造小型電晶體與連接電晶體的金屬線,與用來投射芯片設計在晶圓片上的光波長度有直接關系,超紫外線光刻顯影技術采用13.5奈米的波長,大幅縮短現今的193納米微影技術,持續推動傳統芯片功能與體積間的可調整性。 現時,位于德國德勒斯登的AMD36號廠,首先采用193nm浸潤式微影量產技術,進行芯片測試,再將測試芯片運送至位于紐約州阿爾巴尼的IBM奈米科學與工程學院之研發中心,AMD、IBM與其他合作伙伴運用由ASML、IBM、與CNSE合作建置的ASML超紫外線微影掃描器,于德國制造的電晶體間進行第一層金屬相連物的圖樣模型。 在完成圖樣成型、蝕刻與金屬物沉淀等制程后,AMD對超紫外線微影設備架構進行電子測試,發現電晶體的特征與僅使用193nm浸潤式微影量產技術進行的芯片測試結果相符。這些晶圓片將再透過標準的晶圓制程,增加額外的金屬互連層,進而使大型的記憶數組亦可進行測試排程。 驗證超紫外線顯影技術量產可行性的下一步驟,是將此技術從金屬互聯物層的應用,擴展到所有層級,以證明超紫外線微影技術可制造一個完整的作業微處理器,預期國際半導體技術路線圖將可望于2016年達到22nm半間距節點的標準,因此超紫外線微影技術必須在2016年前達到可量產的標準。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