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日印核能合作前景如何

時間:2013-05-28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據《華盛頓郵報》轉述印度聯邦外交國務秘書詹加利-馬塔伊的話,稱日印核能合作談判“仍處于非常初步階段”,盡管系外交辭令,但也能從某一側面體現日印核能技術合作的層級,和雙方政府的想法——先談著,成不成再說

5月27日,印度總理曼莫漢-辛格抵達東京,開始對日本為期四天的訪問。

這次訪問本身,系自2005年開始的日印總理年度雙邊會晤的組成部分,原本去年11月便擬成行,卻適逢日本眾議院解散,啟動新的眾議院選舉,野田佳彥任期進入倒計時而不得不推遲,在很大程度上屬于既定、常規性訪問,但在當前亞太地緣政治和全球經濟形勢的微妙背景下,也頗有幾個焦點引發廣泛關注,除了藍圖恢弘的新德里-孟買和欽奈-班加羅爾“工業走廊”項目合作,和傳聞很多的日印雙邊軍事合作外,議論最多的莫過于日印核能合作話題。

其實核能合作問題對印度和日本兩國政府而言,同樣并非什么新鮮話題。

據印度外交部和日本外務省的公開資料,雙方政府間正式啟動有關核能合作協議的雙邊會談,始于2010年6月,且一度談得很熱絡。2010年3月,日本發生大地震和福島核電站泄露事故,在日方而言,核泄漏導致朝野對核能存廢出現重大分歧,整個核產業都不得不面對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自無暇顧及對外合作;而在印方而言,日本核電技術、乃至核電技術整體,都因福島核事故而蒙受千夫所指,本就飽受國內政治斗爭和民粹壓力牽制的印度政府自然也不敢“頂風”繼續協商引進日本核電技術這種“問題產品”。

如今時過境遷,許多當初迫于內外壓力要“廢核”的國家,已悄悄回到了發展核電的道路上,隨著執政黨和內閣的更迭,日本官方對核電的態度,也從福島事故后的“謹慎收斂”,重新回到“謹慎推動”的老路上。日本朝野普遍將本國經濟長期不能擺脫低迷的原因,歸咎于出口受阻,將核能技術當作出口的“重拳”,將印度和整個南亞市場當作出口開拓的重點市場,則是日本政、商界的共同期待。今年早些日子,日本政府表示,將提供1326億日元低息貸款給印度,其中607億日元用于改善欽奈及周邊地區供電系統,日本核能企業自然希望肥水不流外人田,將這些日本官方提供的金融優惠再掙回日本自己人的錢包里。不僅如此,日本核能產業還希望將印度作為日本核電技術出口的示范點,拓展周邊市場。

印度聯邦政府方面的熱情也在恢復,甚至可以說,比日方有過之而無不及。

去年夏天,印度北部、東部及東北部地區遭到大停電影響,全國27個邦中有19個遭到停電影響,波及人口超過6億,原本脆弱的交通系統也雪上加霜。大停電的根本原因,是用電量超負荷,原有電力體系供不應求。印度曾在“跨越式發展”、即跳過工業化,直接發展新興產業思想指導下,對包括電力在內的基礎產業發展掉以輕心,在經過多年經濟高速成長后,電力供應成了制約增長的瓶頸,國際能源署(IEA)2007年底曾披露,直至2005年,已號稱“金磚”的印度,全國電氣化率不過62%,至2007年仍有約4.12億人無電可用,總發電量僅7979.40億千瓦時,人均發電量只有全球平均水平1/4,和越南、莫桑比克等國仿佛。盡管近年來印度在這方面加大投入,也取得一定進展,據BP《世界能源統計回顧年度報告》記載,2010年印度發電量同比增長6.0%,總發電量已達9222.49億千瓦時;2011年發電量同比增長9.1%,總發電量達到10061.73億千瓦時,從數據上看,進步是顯著的,較2005年增長了80%左右。但這種增長重數量不重質量,大量上馬熱效率低下的褐煤火電,投資效率低下。如今印度已開始認識到,制造業這一發展環節是無法“跨越”的,而不論推動制造業或城市化發展,都需要更發達、更完善、更充足的能源保障,這和急于提供核電技術的日方,可謂一拍即合。

然而一些清醒的觀察家則冷靜指出,日印核能合作在近期很可能停留在務虛階段。

在日本方面,盡管內閣和執政黨意愿積極,但民間反核、廢核呼聲仍高,且印度曾因堅持進行核試驗而被國際制裁,又迄今拒絕加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這對于日本這個唯一真正遭受過核打擊的國家而言,民間抵觸情緒可想而知,內閣強推對印核技術出口,可能遭遇民意風險;在印度方面,由于美國、澳大利亞和法國等核能水平更高的國家相繼放松核能技術管制,買到比日本核電技術性價比更高、技術更先進的核電站并不存在問題,且福島核事故的陰影并未消散,辛格政府和國大黨在國會中的地位,在全國范圍內的行政執行力,都存在相當大限制,在這種背景下,引進日本核電技術同樣不是沒有阻力的。

據《華盛頓郵報》轉述印度聯邦外交國務秘書詹加利-馬塔伊的話,稱日印核能合作談判“仍處于非常初步階段”,盡管系外交辭令,但也能從某一側面體現日印核能技術合作的層級,和雙方政府的想法——先談著,成不成再說。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