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進步是不會停止的,特別是在電子產品領域,消費內電子產品領域幾乎每半年就有一次大的變革,主要是指硬件設備方面,這也符合摩爾定律;工業類電子產品由于要保持一定的穩定性,雖不可能頻繁的對電子設進行升級換代,但是對于配套電子設備的研制卻并沒有停止,一直處于前行當中。其中在PLC領域的技術架構中已完成新一輪技術更新。
PLC是一種專門在工業環境下應用而設計的數字運算操作的電子裝置。它采用可以編制程序的存儲器,用來在其內部存儲執行邏輯運算、順序運算、計時、計數和算術運算等操作的指令,并能通過數字式或模擬式的輸入和輸出,控制各種類型的機械或生產過程。PLC及其有關的外圍設備都應按照易于與工業控制系統形成一個整體,易于擴展其功能的原則而設計。
所謂的PLC集成構架其主要內核就是硬件平臺、軟件平臺、網絡平臺三大主要內核的集成和統一,其中集成主要是體現在市場產品可以無縫接入和接口可視,而統一則是市場產品使用同一個平臺和工具。集成構架這個詞語已經唱響10年之久了,現在幾大PLC巨頭已經全部完成集成構架的設計并成功在市場上推廣。
與傳統架構不同,通過在整個工廠自動化應用(大型或小型)中使用單個控制架構,集成架構減少了總成本支出。采用這種方式,可以重復利用工程設計和經驗,從而減少開發時間和成本,快速響應客戶或市場需求,減少維護成本和停工期。
其集成構架的靈感來源于傳統DCS的理念,而傳統的DCS的產品不論硬件、軟件還是網絡都是利用自己的技術和自己產品來搭建,應為集中監視分散控制這種靈魂需要網絡是統一的,數據庫是統一的,而軟件平臺可以多個。舉個例子,傳統的霍尼韋爾TDC3000,網絡雖然有LCN和UCN但是它有自己的網關(NIM)來做協議轉換,對于用戶來說是統一的,而數據庫則是以HM為核心的統一數據庫,其中CPU(HPM)的數據也是備份在HM中,而組態軟件則是多個,比如NCFBOX組態(系統構架組態工具)、BUILDERCOMMAND(硬件回路組態工具)、PICTUREEDITED(畫面組態工具)等。同樣DCS這種設計也是有弊端的,那就是網絡開放性不強,軟件兼容性不強,但在在那個時期為了系統穩定性其余都是可以犧牲和忽略不計的,另外在DCS設計的早期,很多工程師和廠家并沒有FOCUS在這兩個方面,但是PLC廠商的異軍突起繼承了DCS中優點又彌補了DCS中的缺點,從而集成構架應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