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發電設備蒸發冷卻技術”項目,于5月11日在湖北宜昌三峽壩區通過了科技部高新司組織的驗收。與會專家認為,該項目完成了兩臺800兆瓦量級蒸發冷卻水輪發電機組的研制,并在三峽地下電站投入商業運行,達到和完成了任務書的考核指標。
蒸發冷卻技術是利用高絕緣性能、低沸點的冷卻介質通過相變換熱來傳遞熱量,以實現發熱部件的冷卻。它是一種經濟高效的新型冷卻技術,涉及電磁學、工程熱物理、流體力學以及電化學等多學科交叉。它是由我國科學家提出并實現的,是中科院電工研究所顧國彪院士等幾代科學家50余年持續努力的結果。
在三峽大壩右岸地下電站的27號和28號機就是采用蒸發冷卻技術的大型發電設備,這也是“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發電設備蒸發冷卻技術”課題二“800兆瓦量級蒸發冷卻水輪發電機組優化設計研究和樣機研制”的依托項目。
此次驗收的專家委員會由來自中國水電工程顧問集團公司、長江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國務院長江三峽樞紐工程質量檢查組、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單位的11名技術專家和2名財務專家組成。上海交通大學饒芳權院士為主任。
科技部黨組成員、科技日報社社長王志學,科技部高新司副巡視員劉久貴,中國三峽集團公司副總經理楊清,總工程師程永權,中科院電工所所長肖立業等參加了驗收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