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富士康自主開發工業機器人的“省人”戰略

時間:2013-05-20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按這項計劃,2012年富士康將以日產千臺Foxbot的速度制造30萬臺機器人,用于單調、危險性強的工作。2012年初,郭臺銘在考察富士康晉城科技工業園區證實,富士康已經啟動“三年內造百萬臺機器人”計劃。

富士康深圳龍華產業園A8棟樓曾是沖壓車間。幾個月前,這里的人員和生產線被騰空,取而代之的是數百個正在運作試機的機械手。富士康自主開發的工業機器人有一個共同的名字:Foxbot。

Foxbot還僅限于機械臂,業內習慣稱之為“低成本機器人”。“它可以用一個自由度或兩個自由度的自動化設備來代替人工,以實現簡易自動化。”一位中科院機器人專家介紹說。

這不是富士康應用的第一批機器人。富士康為自動化備戰多年。2006年前后,郭臺銘辦公室就聘請了一批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實驗室的自動化技術專家專職富士康機器人研發,于2007年1月15日專門成立自動化機器人事業處。到2009年,6個系列15款名為Foxbot的富士康機器人陸續開發完成。它們被重點應用于堆棧、上下料取放、噴涂、輸送、裝配、搬運、小負載搬運、打磨、貼膜、拋光、油壓等工序。2010年該系列工業機器人于山西晉城富士康工業園批量生產,這直接促成了富士康“百萬機器人計劃”的成型。

過去幾年,越來越多領域的中國制造業加快了自動化轉型。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nternationalFederationofRobotics)最新調查顯示,從2008年到2011年,中國機器人采用率提高了210%,美國機器人采用率提高了41%。在日本和韓國,每名工人對應的機器人數量最多,1萬名工人對應超過300臺機器人。亞洲制造業協會首席執行官羅軍分析認為,中國制造業從粗放式向機械化高技術含量產業轉型,是必然趨勢。機器人使用普及基于兩方面原因,一是勞動力成本增加,二是提高生產效能。

波士頓咨詢公司合伙人兼董事總經理利嘉偉說,“工資、運輸成本和土地成本的增加以及人民幣不斷升值,正在快速蠶食中國制造業的成本優勢。”同時,勞力結構性短缺進一步加劇,很多企業面臨“招工荒”。

作為全球最大的勞動密集型制造企業,富士康一直飽受人力成本上升的困擾。2012年每介紹一名工人去富士康深圳龍華工廠上班,即可獲得來自富士康公司1500元的獎勵。“現在不是說多找一個工人會帶來成本增加,而是你根本找不到人來做工。”利嘉偉說。

富士康自動化提速,正是富士康員工兩次調薪后不久。在經歷多名員工跳樓風波后,富士康在2010年6月2日宣布,大陸基層員工的標準薪資從原來每月900元上調至1200元。五天后,富士康再度宣布加薪,深圳新進員工經三個月考核合格,標準薪資再上調66%,為每月2000元。

6月8日,郭臺銘即在臺北母公司鴻海集團的年度股東大會上提出,在“提升員工福利、津貼與工作滿意度”的同時,“持續對許多低階制程進行自動化,以及提高員工訓練”。

此后半年里,富士康先后于深圳總部、華北區、華東區密集舉辦三屆自動化展,遍邀全球著名自動化制造商到場。自動化展會上,富士康首次對外提出“四化”:效率化、自動化、合理化、無人化。很快,郭臺銘向外界公布了富士康三年內打造“百萬機器人計劃”,并提出“省人化新思路”。

按這項計劃,2012年富士康將以日產千臺Foxbot的速度制造30萬臺機器人,用于單調、危險性強的工作。2012年初,郭臺銘在考察富士康晉城科技工業園區證實,富士康已經啟動“三年內造百萬臺機器人”計劃。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