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記者惠真】據韓國《中央日報》26日報道,韓國國家環境科學院最近發表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在電梯等封閉空間內用手機時,輻射值為在開放空間的7倍;若在移動狀態下打手機,其輻射值為靜態時的5倍。分析認為,封閉空間的電波接收能力差,這導致手機的運作功率增強,因而其輻射值也增加,達到開放空間時的7倍;而在移動狀態下使用手機時,手機會不斷搜索就近的信號站而導致其運作功率增大,輻射值也隨之增加。
如果在快速運行的地鐵里使用手機,其輻射值為靜態時的5倍。專家建議,打手機時,先不要把耳朵貼近手機,最好是對方接聽之后再貼到耳邊,這樣會減少電磁波輻射。文章還稱,國際癌癥研究所曾于2011年把手機等無線通訊設備產生的電磁波列為可能致癌物質范疇。因為研究發現,每天使用手機時間達30分鐘以上,且長期(10年以上)有此習慣的人,患腦癌的概率比其他人高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