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舟山電力局聯合公安、海事、海洋與漁業等執法單位(部門),就有效開展海上電力設施保護工作進行深度會商。
因海島特殊的地理環境,海底電纜與跨海架空線路成為島際電力聯網的“生命線”。截止目前,舟山電力局管轄的輸、配電海纜已達51條,長度474公里;有220千伏架空跨海線路2條、17個跨海段,110千伏架空跨海線路3條、11個跨海段,35千伏架空跨海線路4條、8個跨海段,10千伏架空跨海線路27條。
近年來,隨著舟山臨港工業的發展和海岸線的開發,航行、修造、停港、施工的船只逐年增多,海上電力設施外力損壞危險因之增加。2006年8月16日,一艘英國籍外輪在蝦峙門國際航道拋錨時把桃花至蝦峙的海底電纜鉤斷,造成桃花、蝦峙兩地失電和電力設備設施損壞;2006年8月19日,金塘大浦口至寧波鎮海黃蟒山的110千伏南線1926線被附近施工船鉤壞,致使該段70余米海纜被毀,造成經濟損失376萬元……
為保護海上電力設施的安全運行,舟山電力局于2007年開始通過遠程視頻監控等技術進行監管,逐步設置了層層科技保護傘:禁錨標志、遠程視頻監控、報警系統、智能語音提醒裝置……在此基礎上,著手研發了“海纜運行監控一體化”平臺。據介紹,海纜監控一體化平臺在原有監控系統的基礎上,充分應用國內監控報警領域里最先進的電子海圖、AIS信息、光電感應、熱成像視頻監控等設備或系統的功能和技術,來實現各自功能互補和系統聯動,提高對監控區域船舶的識別率,提醒船只在禁錨區內不得錨泊。“實踐表明,此系統可以有效屏蔽各種因素引起的誤報警,大大提高報警的真實率,對海纜進行一體化監控,利用綜合監控報警技術手段來防止海纜錨損等事故的發生,也為海纜瞭望臺實現無人值班創造了條件。”相關負責人說。
“我們充分認識到電力設施保護的長期性和艱巨性,已利用各種新聞媒介,向全社會尤其在漁農村進行法制宣傳教育,增強人民群眾的電力法制觀念。”該負責人表示,今后電力部門將進一步發揮與公安、海事、海洋聯防合作機制的作用,加大電力設施的技防投入,努力遏制外力損壞案件的發生,確保海上電力設施安全穩定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