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蓋茨在某電視節目中預測未來科技領域的下一件大事時表示,機器人與自動化技術將成為未來發展的一大趨勢,可以改變世界。而IFR預計,中國將會在2014年成為全球工業機器人需求量最大的市場,種種跡象表明,工業自動化時代已漸行漸近,機器人有望迎來黃金發展時代。
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公司副董事長曲道奎表示,我國機器人產業已經進入新的歷史機遇期,未來將長期保持40%以上的高速增長。組建中國機器人產業創新聯盟就是要整合行業優勢資源,迅速形成合力,不能各自為政。他表示,中國機器人產業目前有基礎、有信息、有能力在推動我國新型工業化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從目前來看,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如此之大,這無疑是對于國內工業機器人廠商的一次空前絕后的契機。然而國內工業機器人市場之大,卻被外資企業瓜分,民族品牌市場份額所剩無幾。品牌影響力、市場競爭力以及用戶認可度成為民族工業機器人品牌所面臨的發展瓶頸。
面對機器人應用這一廣闊空間,上海、昆山、唐山、重慶等地方政府紛紛出臺相應政策,引進研發和制造企業,爭相打造當地機器人產業。與此同時,國內企業的研發步伐也在提速。中國機器人市場的競爭無疑也將逐漸升級。
工業機器人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主力軍
目前,全球處于組織形式變革期、第三次工業革命醞釀期,在這個關鍵時刻,很多新興產業都會成為市場關注的熱點,工業機器人就是其中之一,并且有望成為“主力軍”。此外,日本機器人協會預測,到2025年,全球機器人產業的“蛋糕”將達到每年500億美元的規模,將是現在市場規模的10倍。
據預測,到2015年中國國內工業機器人年供應量將超過20000臺,保有量超13萬臺。目前中國從事機器人制造的企業多達60多家。然而,民族工業機器人市場份額卻不足10%,如何搶占裝備制造最高點,成為每個工業機器人企業和個人所要思考的問題。
目前,我國正從勞動密集型向現代化制造業方向發展,振興制造業、實現工業化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任務。從制造業的發展歷程看,生產手段必然要經歷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信息化的變革。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生產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勞動力成本的不斷上升,如何進一步提高生產率、提高產品質量、降低勞動強度、改善勞動條件已經成為不少企業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從國內來看,比亞迪、富士康均已經大規模投入了工業機器人的使用。據IFR預計,中國將會在2014年成為工業機器人擁有量最大的市場,而國內工業機器人市場基本上被外資品牌搶灘,中國品牌市場份額少之又少。民族工業機器人企業如何把握國內市場發展機遇,品牌影響力是關鍵。
目前深圳富士康工廠已經開始部署“機器工人”生產蘋果產品。據透露,iPhone5耳機工作車間將配備100名“機器工人”,工作效率將提升140%。富士康表示,此前“機器工人”從未被用于精密的生產過程,負責70%iPhone5出貨量的深圳富士康工廠晚些時候將會部署機器工人到iPhone5的生產線上。富士康總裁郭臺銘曾表示,2014年底富士康將會在生產線上部署大約100萬名“機器工人”。截止2012年底,晉城富士康工廠部署的“機器工人”已達到2萬名。
機器人代替人力勞動是當代歷史潮流
今年春節過后,富士康公司在多地暫停招工。與之相對應的是機器人數量走高。2011年,富士康創辦人郭臺銘曾宣布過一個3年增加100萬臺機器人的目標。這個數量能否如期實現,目前尚不得而知,但這家著名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大量使用機器人,取代人工完成那些簡單、機械式勞動,已成為事實。
機器人對新興產業發展和傳統產業轉型都有重要作用。工業機器人不僅在華為、中興這類高科技企業大量使用,也正在改變建筑、采礦等傳統產業的生態。在上海,當地一家大型建筑企業就聯手高校,研發生產了高空焊接機器人等四五種專用工程機器人,既降低了勞動強度和施工危險,又確保了建筑工程質量。
機器人的投產使用,可將目前的人力資源轉移到具備更高附加值的崗位上,這也符合將我國“人口紅利”轉為“人才紅利”的大目標。機器人將取代許多簡單繁重甚至危險的低端勞動崗位,同時又將創造許多更需要創新精神的高端技術職位。年輕人將從生產線上大量解放出來,學習操控機器人軟件、應用和維修,變為機器人的應用工程師和軟件工程師。
2012年7月,國務院發布的《“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指出,在智能制造裝備產業要大力推進自動控制系統、工業機器人、關鍵零部件等裝置的開發和產業化。并且提出,到2015年,使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能測控裝置及零部件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30%,掌握智能制造系統關鍵核心技術。
2012年美國政府實施了一系列計劃,督促制造業回流;印度撇開其發達的信息服務業,依然將制造業作為核心支柱產業。這些都說明了制造業在未來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中國目前是制造業大國,但是人口紅利的消失,高端制造業回流,低端制造業轉移的現狀迫使中國進行一系列的改革,避免制造業空心化。
工業機器人是整個轉變過程的催化劑。隨著中國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升級,制造業進一步發展,中國的工業機器人市場將會進一步擴大。
工業機器人的技術水平正在不斷提高
機器人控制裝置研制方面,我國已經開發出雙處理器、多處理器和分層控制裝置,不少裝置已經投入實際應用。在工業機器人種類研制方面,我國已經能夠設計和生產點焊、弧焊、噴漆、裝配等各類機器人,不少機器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其中,國產自動導引小車市場開拓最為成功,不僅牢牢占據國內市場,而且批量出口海外。
隨著自動化技術與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機器人在人類的生產活動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腳色。傳統上機器人的應用層面多集中於工業化的生產系統與制造流程上,專門應付長時間作業、大量重復性動作、系統復雜且需要精密控制、高危險性等工作上。而近年來的演進則漸漸朝向服務型機器人的方向快速蓬勃發展,例如工廠車間的清掃機器人、運輸機器人等。
機器人能提供穩定的高效率與高質量的產品,尤其在生產節拍高的自動化生產線和惡劣的環境中,人無法取代機器人。市場日益全球化,不使用機器人,難以提高競爭力這樣的觀點被越來越多的企業家接受,曾經認為中國人口眾多,勞動力廉價,不需要機器人的觀念正在改變。
工業機器人的未來發展趨勢
目前,國外已經研制和生產了各種不同的標準組件,而中國作為未來工業機器人的主要生產國,標準化的過程是發展趨勢。
中國制造業面臨著向高端轉變,承接國際先進制造、參與國際分工的巨大挑戰。加快工業機器人技術的研究開發與生產是中國抓住這個歷史機遇的主要途徑。因此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要進一步落實:第一,工業機器人技術是我國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的主要手段和途徑,政府要對國產工業機器人有更多的政策與經濟支持,參考國外先進經驗,加大技術投入與改造;第二,在國家的科技發展計劃中,應該繼續對智能機器人研究開發與應用給予大力支持,形成產品和自動化制造裝備同步協調的新局面;第三,部分國產工業機器人質量已經與國外相當,企業采購工業機器人時不要盲目進口,應該綜合評估,立足國產。
智能化、仿生化是工業機器人的最高階段,隨著材料、控制等技術不斷發展,實驗室產品越來越多的產品化,逐步應用於各個場合。伴隨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的發展,多傳感器、分布式控制的精密型工業機器人將會越來越多,逐步滲透制造業的方方面面,并且由制造實施型向服務型轉化。
工業機器人最先大規模使用的區域將會出現在發達地區。隨著產業轉移的進行,發達地區的制造業需要提升?;豆と顺杀静粩嘣鲩L的現實,工業機器人的應用成為最好替代方式。未來我國工業機器人的大范圍應用將會集中在廣東、江蘇、上海、北京等地,其工業機器人擁有量將占全國一半以上。
日益增長的工業機器人市場以及巨大的市場潛力吸引世界著名機器人生產廠家的目光。目前,我國進口的工業機器人主要來自日本,但是隨著諸如“機器人”類似的具有自有知識產權的企業不斷出現,越來越多的工業機器人將會由中國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