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資料顯示,2009年,比亞迪公司耗資數億元引進了13臺ABB噴涂機器人。富士康今年春節過后暫停招工,據說是因為大量使用機器人替代人工。富士康董事長郭臺銘曾表示,公司將增加生產線上的機器人數量以完成簡單重復的工作,2012年達30萬臺,2014年達100萬臺。此外,華為、中興通訊、廣州光寶也在使用工業機器人。
衡量一個國家自動化水平的基準之一是制造業的機器人密度,即每一萬名產業工人中擁有的多功能機器人數量。國際機器人聯合會數據顯示,中國2011年的這一數字是21臺,國際平均水平是55臺,其中美國是135,德國是251,日本是339,韓國是347。但中國這兩年的工業機器人市場需求量明顯增加,從總量上看,2010年中國的裝機量僅有52290臺,2011年上升到74317臺。
據IFR統計,中國將會在2014年成為全球工業機器人需求最大的市場。而民族工業機器人市場份額占有率并不高,基本上被國際巨頭所占,民族工業機器人很難與之抗衡。
從目前來看,國產工業機器人所遇到的瓶頸,主要表現在品牌影響力、市場競爭力以及用戶認可度上。專家認為,通過何種手段來擴大工業機器人市場份額,搶占裝備制造至高點,成為每個工業機器人企業所需要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