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基建、智能、資本…多重因素疊加,工程機械全球格局或將重塑

時間:2023-02-27

來源:賢集網

導語:目前,工程機械電動產品售價約為傳統產品兩倍,但全生命周期成本優勢明顯,相信隨著電動化產品制造成本的下降,滲透率有望呈現加速提升趨勢,屆時大力投資電動化技術的企業也有望在全球市場迎來彎道超車機會。

  市值近500億的工程機械巨頭中聯重科(000157.SZ)再現“大動作”。

  2月5日,中聯重科公布分拆子公司中聯高機重組上市預案。同晚,路暢科技(002813.SZ)也發布公告,擬以發行股份購買并募資配套資金的方式,吸納中聯高機100%股份。公告顯示,待此次交易完成,中聯高機有望在資本市場的幫助下,在規范運作、融資渠道、品牌影響力、人才引進等方面不斷優化改進。

  這意味著,中聯重科迅速啟動借殼,注入近年發展快速的高機業務,資本化腳步再度加速。

  這并非工程機械行業的個例,在這背后隱藏著怎樣的機遇呢?

  基建投資持續利好,推動行業發展

  作為穩投資、擴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基建投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并且,自2022年中央提出“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以來,基礎建設的定位再次提升,成為工程機械行業穩增長的重要抓手。

  從近期國家統計局給出的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比上年增長20.2%,增速連續4個月超過20%。2022年12月份,新入庫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達到3.8萬個,比11月份增長7.5%。

  而由此我們不免看出,支撐2023年的基建投資還是有著比較良好的基礎。

  與此同時,部分券商也展望,2023年的基建投資增速預計還將實現較高增速。一方面是形勢所需,2023年外需環境預發生重大變化,全球經濟下行引發出口回落,亟需擴大內需尤其是擴大投資,而房地產和消費好轉需要時間,有不確定性,基建是穩經濟重要抓手。另一方面,2023年財政政策加力提效,財政赤字和專項債仍將保持較大規模,而且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也將保持一定力度,推動地方政府投向基建領域,同時專項債的實施范圍可能有所擴大,適當降低對部分項目經濟收益的要求。(觀點來源于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志恒)

  綜上所訴,基建投資大概率還是2023年宏觀經濟的重要支撐,是經濟增長的“主力軍”。

  智能化促進降本增效

  近日,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工信部公布了2022年度智能制造標準應用試點項目名單,徐工機械、山河智能(002097.SZ)、亞威股份(002559.SZ)等公司也均有項目入選。

  此外,廣西的柳工(000528.SZ)在去年12月舉行了挖掘機智慧工廠開工儀式。公司表示,項目建成后,將在柳州基地形成年產中大型柴油動力、電動液壓挖掘機2萬臺套以上產能,產線自動化率提升60%,整機制造成本降低10%,結構件可靠性提升30%,產品交付周期縮短30%。

  三一重工泵路事業部智能制造工藝所所長文蔚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曾透露:“通過智能制造,三一的制造成本還可實現20%的降幅,這讓我們的產品更具競爭力。”

  據悉,與智能化改造前相比,在同樣生產面積內,三一位于長沙的18號工廠產能可提升123%,人員效率提升98%,單位制造成本降低29%。例如,依托數字孿生技術,閥塊機加作業的精度誤差由0.1毫米刷新至10微米級。

  而在今年1月召開的湖南省兩會上,湖南省政協委員、中聯重科副總裁孫昌軍介紹,公司智能工廠平均產能提升70%、制造周期縮短55%,產品研發周期縮短25%以上,工藝設計效率提升50%以上,服務成本降低30%,銷售成本減少20%,庫存周轉率提高10%。

  以上的一組組數字,展示了智能制造的威力,企業通過迭代升級,既提高了競爭實力又平滑了行業周期的影響。據業內專家介紹,工程機械是典型的離散制造,行業繁榮期需要大量人員,低迷期往往需要控制人員數量。這就導致制造成本高,市場響應速度慢。而數字化、智能化轉型能為企業大幅壓縮人員、生產和物流成本,平滑行業周期。

  企業比拼資本市場

  在中聯高機啟動分拆的2022年,同行也加速資本化。近年來,工程機械企業資本市場運作表現地較為積極。盤點過去一年行業龍頭企業上市的大手筆,首先就是致力于整體上市的徐工。

  去年,徐工機械(000425.SZ)以69.7億新增股份上市,標志著歷時近一年半的徐工有限整體上市大功告成,資本市場迎來“新徐工”,中國乃至世界工程機械行業格局將迎來新變化。

  徐工有限是徐工集團的主體核心企業,聚焦工程機械及核心零部件主業,實現整體上市后,可以借助資本市場的資金支持,進一步促進業務協同,提高運營效率。上市公司將實現工程機械全產品覆蓋,公司治理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管理及運營效率進一步提高,有助于提升公司綜合競爭力及抗風險能力,助力公司加速成為全球工程機械行業領軍企業。徐工機械2022年三季度業績公告稱,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收約750.54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46.76億元。

  此外,去年3月,柳工(000528.SZ)終于塵埃落定,完成整體上市。三一重能(688349.SH)、拓山重工(001226.SZ)、南方路機(603280.SH)經歷多番籌備成功上市;臨工重機、濰柴雷沃等也向上市發起沖擊。

  值得一提的是,三一重工在德國開啟申請上市計劃。2022年12月22日,公司擬發行全球存托憑證,并申請在德國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公司本次發行募集資金擬將其用于推動公司全球化布局,包括國際化研發投入、海外銷售服務渠道建設、海外人才團隊建設、海外燈塔工廠建設及補充公司運營資金。另外,該公司于2012年收購全球混凝土設備知名企業——德國普茨邁斯特公司,并在德國建立海外最大的研發制造基地。

  從去年工程機械行業整體情況來看,受行業周期波動、疫情及地產拖累,以及鋼材、海運費等成本高企影響,2022年工程機械行業整體壓力較大。2022年,挖機行業銷量261346臺,同比下降24%,其中,內銷同比下降45%,出口同比增長60%,出口占總銷量比重提升至42%。起重機行業銷量26萬臺,同比下降47%。

  在市場較為低迷的情況下,工程機械企業在資本市場加大活躍度,將拉動行業整體發展,業界拭目以待。

  此外,今年年初,各工程機械制造商迎來“開門紅”,三一重工、中聯重科、柳工等領軍企業紛紛啟動批量訂單交付。專項債助力基建行業景氣度回升,基礎建設項目數量增加,工程機械銷量有望逐步回暖。

  國際化、電動化預將重塑全球行業格局

  現如今,電動化、智能化、無人化發展已成為工程機械新的發展趨勢,工程機械行業亦然迎來了技術上行周期。

  目前,工程機械電動產品售價約為傳統產品兩倍,但全生命周期成本優勢明顯,相信隨著電動化產品制造成本的下降,滲透率有望呈現加速提升趨勢,屆時大力投資電動化技術的企業也有望在全球市場迎來彎道超車機會。

  另一方面,隨著5G時代的步入,信息化、數字化、無人化發展已是必然。雖然眼下,無人化、智能化產品在短期內銷量占比不高,但長期來看,必將成為全球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方向,也將刺激工程機械的更新換代需求。

  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2022年的成績單已經落定,2023年已經啟程,而2023年工程機械市場究竟會如何發展、變化,我們還將拭目以待......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