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伺服系統的發展歷程,從最早的液壓、氣動到如今的電氣化,由伺服電機、反饋裝置與控制器組成的伺服系統已經走過了近50個年頭。隨著中國制造業意識到伺服系統對提高產品競爭力所發揮的重要作用,中國的機械制造業逐步走進“伺服時代"。中國伺服產業如同世紀之初的中國變頻器產業一樣,也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時期。
1999年,國產交流伺服電機及其全數字式伺服驅動器基本自主開發成功,但產業化方面比較滯后,尚未形成商品化和批量生產能力,國內對精密交流伺服電機控制系統的需求還主要依賴進口。
5年前,隨著國內電機制造能力的空前提升,交流伺服技術也逐漸為越來越多的廠家所掌握,加上交流伺服系統上游芯片和各類功率模塊的不斷推陳出新和智能化,促成了國內伺服產業在短短的不足十年時間里實現了從起步到全面擴展的發展態勢。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推出伺服產品的國產廠商大概有20多家,產品主要集中在中、小型伺服,加上以國外為代表的臺系伺服,總市場占有率增長到15%以上。2010年,通過對核心技術的把握,對產品不斷地提升,對客戶真誠的服務,中國伺服市場的‘中國時代’已經到來。伺服市場,將會是中國電視機、中國手機、甚至中國PLC市場的又一版本。"
經濟復蘇市場需求旺盛
隨著中國經濟整體形勢的好轉,伺服系統重點應用行業如機床、電子半導體、紡織、包裝、印刷、新能源等積壓訂單迅速得到釋放,伺服市場需求旺盛,眾多國產伺服品牌紛紛發展迅速。
伺服產品主要用于OEM市場,其中機床工具、電子機械、紡織機械、包裝等傳統行業仍然是伺服的主要市場。特別指出的是,隨著風力發電行業的快速發展,對于伺服的應用也開始初步成熟。由節能減碳形成的巨大商機也容忽視。
整合高精伺服智能發展
近年來,伺服系統的發展始終以穩定性、響應性與精度為發展主軸,這也是用戶在使用過程中最為看重的幾大因素。南京工業大學運動控制研究所所長舒志兵用“高精度、高速度、大功率"九個字總結了伺服系統的發展趨勢。
隨著技術的發展,運動控制產品已經形成了如智能化、模塊化等行業內普遍比較認可的趨勢,而在安全功能的集成、運動控制網絡的發展以及產品提升性價比等方面,不同廠商往往也會藉由產品設計來體現出自己的優勢。
伺服產品之于現在的中國制造業,已經不再是許多人眼中為追求苛刻的產品質量而選擇的奢侈品,中國的伺服市場已經進入了快速的增長期,中國民族伺服產業迎來了最佳的崛起時機。
更多資訊請關注電機頻道